催眠与老年人情绪、精神的状态调节

催眠与老年人情绪、精神的状态调节

很多老年人存在睡眠质量不高的问题,经常失眠、半夜经常醒来,怎么也睡不着的情况。不仅当事人自己着急,他们的子女也跟着担心着急。毕竟,为人子女,都希望自己的父母能拥有一个快乐、舒心、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1用心理咨询,还是用催眠调节?

对于老年人,通常我会建议用催眠配合很少量的心理咨询,而不使用纯粹的心理咨询手段。这样选择的原因有如下几个:

老年人对“催眠”的接受程度比对“心理咨询”的接受程度要高的多。

通常如果子女对父母说:“爸/妈,我给您预约了个心理咨询师,回头带您看看去”。父母第一个反应都是说:“我没神经病,你带我去看她干嘛!”这样的开头,会使得心理咨询完全无法进行。相反的,因为“催眠”听起来不涉及任何“心理有问题”的暗示,所以老人能够顺利来见催眠师、并且接受治疗。

催眠进行的过程,会比心理咨询高效的多。

其实不管是谁,想通过沟通、交谈的方式改变另一个人的认知、情绪和状态都是有很大难度的——更何况是改变比你还年长的老年人的。

但凡你让他们觉得你不同意他们的说法,想要劝说、改变他们,他们很容易的就会抛出“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你懂什么!”来表达他们的防御心理,交谈就此僵住。

但是如果不用心理咨询(不和他们意识去沟通),而直接用催眠(直接调节他们潜意识),不但不会激发起他们的阻抗,而且会让他们因为觉得被你认同而深深的喜欢上你(我做完催眠的很多老年人,都说要认我当干闺女)

2催眠能调节老人的哪些状态?

催眠能够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内,快速、高效地调节老人的焦虑、抑郁、睡眠、敏感等情绪。并且在老年人的情绪、睡眠、状态好转之后,你会奇迹般地发现,他们除了更爱说话了、爱笑、不沮丧、不发脾气了,并且夫妻间、两代人间的互动也会变得顺畅了。

3催眠后有什么样的效果?

这个小标题写出来之后,颇有些“王婆卖瓜”的感觉。所以这里,我摘抄一些父母做完催眠后,子女发给我的反馈。

这个是一位被北医六院诊断为“双向情感障碍”的妈妈,做完催眠后,女儿给出的反馈: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治疗,基本我妈妈的情绪没有之前那么焦虑,比较激烈的波动也减少了。情绪的波动变得比较平缓。

这个是一位抑郁症患者、极度缺乏安全感的爸爸,做完催眠后,女儿给出的反馈:

以前我爸在老家,每次打电话总说“你看,从我退休后,也没有人陪我,你们也不管我”,还总是哭。我们要是把他从老家接来吧,他也不高兴,说你看这边都没个认识的邻居,没人说话儿。反正怎么做他都不满意。打在北京这段做完催眠吧,自己每天高高兴兴地哼着小曲儿,出去看老头儿下棋打牌,还认识了几个牌友了。

4说在最后

我们所在的各大公司,都会给员工提供有关心理调节的员工关怀计划,可见心理变化对于工作质量、生活质量的影响之大。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关怀,精神、情绪、状态的关心,我们作为子女的,也该提到我们自己对父母的“问候清单”当中,来确保父母能拥有一个健康、舒心、快乐、高质量的老年生活。

老年人经常失眠,需要对他们的心理、精神状态进行调节。希望各位年轻子女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毕竟,谁都不希望自己的父母拥有一个磕磕绊绊、别别扭扭的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