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是种病 心理专家教你克服拖延症

拖延是种病 心理专家教你克服拖延症

在现代社会,不确定性和风险增加,竞争激烈,信息汹涌,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反而使拖延症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拖延症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心理学家甚至把拖延症作为一个学科问题来研究。美国心理学家简简伯克等人的《拖延心理学》,是研究拖延问题的一部专著,该书指出,在大学生中,拖延成了一种难改的普遍习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慢性拖延问题困扰着不少人。

其实,拖延症并非现代人的毛病,古人早已揭示了这种现象。大家都熟悉我们从小就背诵的《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多么生动而深刻地揭示了拖延行为的特点和害处。18世纪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认为,人们总是推迟自己知道最终无法逃避的事情,这样的愚蠢行为是一种普遍的人性弱点,它或多或少盘踞在每个人的心灵之中。他对自己的拖延习惯悔恨不已:“我无法克制责备自己一直忽视那些最终不得不做的事情,而每一刻的闲散都增加了我的痛苦。”

拖延这种习惯自古就有,并且根深蒂固地嵌入人类的大脑。

一个人,面对生活工作中必须做的事情、必须解决的问题,心理上总是有意无意地回避,不主动及时地去处理事情,不果断地去解决问题,总是想延迟时间,如果这种情形成为一种牢固的习惯,那就是患上了拖延症。心理学家给“拖延”的定义是:当事人故意延迟一项既定任务的执行,哪怕他明明知道这项任务最终是必须完成的,而且这样做可能会使情况恶化。拖延症既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倾向,也是一种有害的行为习惯。

在生活工作中,拖延症的具体表现多种多样,但有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普遍性。拖延现象是普遍的,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拖延的毛病,有些人轻微,有些人严重,有些人偶尔发生,有些人经常发生。人们通常认为,拖延只是日常生活中人的一种小毛病,影响不大,甚至可以一笑了之。实际上,作为人的一种心理倾向和行为习惯,拖延症不仅表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还表现在如政治、管理、决策、军事等方面的重大问题上,其影响不可小看。

日常生活中的拖延,影响个人、家庭生活的顺畅。在政治、管理、决策、军事等重大问题上,重要决策拖延,处理危机拖延,解决问题拖延,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亚历克斯斯泰勒是美国《财富》杂志的专栏记者,长期跟踪研究报道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情况,他认为,通用汽车公司的衰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决策者和管理者对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拖延的态度,不及时果断解决,导致问题积重难返。领导者、决策者、管理者,如果有严重的拖延习惯,这不仅是他们个人的问题,对于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

好文推荐:

潜意识如何决定了你的决定 >>>

聪明女人应该怎样say“No” >>>

良好的人际沟通要掌握五个原则 >>>

打响婚姻保卫战 预防小三有高招 >>>

为什么陌生人能分享我们的秘密? >>>

为什么有时候会梦到从没见过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