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科 > 消化内科 > 脾破裂

早期外伤性脾破裂超声诊断

早期外伤性脾破裂超声诊断

脾脏是*最大的淋巴器官和储血器官。脾实质由淋巴组织、血窦和各种血细胞组成,质地柔软,是腹内最容易受损伤的器官。超声波对脾破裂的诊断具有及时、直观、安全、方便、阳性率高而且无创伤的特点。本文试就我院两年来的60例脾破裂的超声诊断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0例均为急诊行B超检查者。其中交通事故伤35例,高空坠落伤19例,撞击伤6例。男58例,女2例,年龄15~57岁。初诊时间最早在伤后半小时,1例外伤后9天。临床主要表现为左季肋部疼痛、腹痛、胸闷、脉速、出冷汗、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

1.2 方法 采用仪器为迈瑞DP-9900全数字超声诊断系统,凸阵探头,频率为2.5~5.5MHz,患者取仰卧位,进行胸腹部扫查。

2 结果

真性脾破裂37例,声像图表现脾脏体积增大,形态失常,包膜连续性中断明显,断裂的包膜可随着患者呼吸在脾周围液体中浮动,脾实质回声增强,或者有无回声区显示,脾周围可见游离积液,肠间隙可见游离积液。真性脾破裂37例中,35例手术证实,另外2例在术中见,脾包膜完整,近下极处脾切迹深大,几乎完全将脾分为两叶,仅膈面有薄层脾组织相连,脾蒂无异常,周围无血凝块。后查实小肠系膜中断1例,十二指肠穿孔1例。中央型破裂12例,声像图显示脾脏体积可局限性增大,包膜连续性完整,病变处实质内可见不规则无回声区显示,有时可有散在低回声。中央型破裂12例中,进行保守治疗,定期超声检查,其中5例实质内无回声区增大,保守治疗失败,行手术切除,其余7例自行吸收。被膜下破裂11例,声像图显示脾脏大小、形态正常,包膜连续性完整,脾脏表面轮廓与脾包膜及胸壁之间,可见一片形态较规则的扁长型无回声区,呼吸运动改变体位后,病变区不消失,但是可随呼吸有移动,内部有时可有散在的小弱回声漂浮。脾被膜下破裂11例中,2例发生延迟性脾破裂行手术切除,其余9例血肿自行吸收。

3 讨论

目前用于诊断脾破裂的影像学方法还有CT扫描,可见脾被膜下血肿及脾内血肿。平扫时,因血肿密度与受伤时间有关,新鲜血肿或等同于脾密度,或稍高于脾密度,另外不能显示脾脏包膜是否中断,显示不如超声波清晰。随着时间的推移,血肿密度也逐渐减低。增强扫描时,因血肿不增强,由于与增强的脾实质的密度差,才能显示出清晰的形态;血肿大时可受压、变形。可见,CT对脾破裂的早期诊断明显不如超声波。另外,CT价格较超声波高,不能移动到患者床边操作,这些都是不便普遍应用的原因 [1,2] 。本文所述2例误诊病例,声像图所见脾脏中、下1/3段脾实质完全离断,其间有一楔形无回声裂隙带,边缘规则,未显示包膜回声,脾实质回声均匀。由于深陷的脾切迹可表现为脾表面向内延伸的裂隙状回声带,脾呈分叶状,内部回声正常。这2例均有外伤史,腹腔有液性暗区,脾有深裂隙,因而误诊为真性脾破裂。故临床诊断时必须密切结合病史、体征及其他辅助检查,全面综合分析,方能做出准确的诊断,以免误导临床造成患者不必要的手术创伤。以提高脾破裂的诊断准确率。综上所述,利用超声波对脾脏扫查,做出早期诊断简单、方便、迅速,诊断率高,及时协助临床挽救患者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