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和风湿各有什么治疗方法?

腰肌劳损和风湿各有什么治疗方法?

风湿从古至今,一直是困扰人们的一大难题,有的很难痊愈,嗯嗯,现在腰肌劳损也是一种问题,他们都是累及关节的一种疾病,但是两者还是有不一样的,有很多人会弄混他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腰肌劳损和风湿等各自有他们什么样的治疗方法吧!

腰肌劳损,又称功能性腰痛、慢性下腰损伤、腰臀肌筋膜炎等,实为腰部肌肉及其附着点筋膜或骨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是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主要症状是腰或腰骶部胀痛、酸痛,反复发作,疼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变化,如日间劳累加重,休息后可减轻时轻时重,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因素较多。

腰肌劳损的治疗

(一)腰肌劳损西医治疗方法

1、避免过劳、矫正不良体位。

2、适当功能锻炼,如腰背肌锻炼,防止肌肉张力失调。

3、理疗、按摩等舒筋活血疗法。

4、药物治疗:主要为消炎止痛药及舒筋活血的中药。

5、封闭疗法:有固定压痛点者,可用0.5-1%普鲁卡因5-10ml加醋酸强地松龙或醋酸氢化可的松0.5-1ml作痛点封闭,效果良好。

6.物理治疗:在医生指导下,选用适当的物理治疗也可以增强治疗效果。目前存在较多的理疗方式,包括电磁、超声波、红外线、激光等,通过声、光、电、热等作用于*,起到疏筋活络的作用。

7、手术治疗:对各种非手术治疗无效的病例,可施行手术治疗。

(二)腰肌劳损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的辨证分析

腰肌劳损中医可认为因感受寒湿、湿热、气滞血瘀、肾亏体虚或跌仆外伤所致。其病理变化常表现出以肾虚为本,感受外邪,跌仆闪挫为标的特点。临证首先宜分辨表里虚实寒热。大抵感受外邪所致者,其证多属表、属实,发病骤急,治宜祛邪通络,根据寒湿、湿热不同,分别施治。由肾精亏损所致者,其证多属里、属虚,常见慢性反复发作,治宜补肾益气为主。

临床治疗的辨证论治

1、寒湿型

证见:腰部冷痛重着,转则不利,静卧不减,阴雨天加重。舌苔白腻,脉沉。

治法:散寒祛温,温通经络。

方药:

(1)主方甘姜苓术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味,处方:干姜,炙甘草,白术,茯苓,杜仲、独活,狗脊,牛膝。水煎服。

(2)二术苡仁汤处方:白术,薏苡仁,苍术。水煎服。

(3)强腰散处方:川乌,肉桂,干姜,白芷,胆南星,赤芍,樟脑。将上药共研为极细粉末,开水冲调如糊状,摊于纱布,趁热时敷贴于痛处,隔日1换。

(4)独活寄生汤(孙思邈《千金方》):处方:独活,防风,川芎,牛膝,桑寄生,秦艽,杜仲,当归,茯苓,党参,熟地黄,白芍,细辛,甘草,肉桂(煽冲)。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7剂。

2、湿热型

证见:腰痛处伴有热感,热天或雨天疼痛加重,活动后可减轻,尿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通络。

方药:

(1)主方四妙散(张秉成《成方便读》)加减,处方:苍术、黄柏,薏苡仁,忍冬藤、萆薢,木瓜、防己、海桐皮、牛膝各,甘草。水煎服。

(2)补肾活血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处方:当归、赤芍、木瓜、泽泻,生地黄,桃仁、红花、川芎、桂枝、蜂房,丹参,茯苓。水煎服。

3、肾虚型

证见:腰痛而酸软,喜按喜揉,足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面色苍白,心烦口干,喜暖怕冷,手足不温、常反复发作。脉沉细或细数。

治法:补肾填精益气。

方药:

(1)主方左归丸(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处方: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山茱萸、菟丝子、茯苓、牡丹皮,桑寄生、龟板(先煎),牛膝,牡丹皮、泽泻。水煎服。若肾阳虚者,去牡丹皮、泽泻、龟板,加熟附子,杜仲,肉桂,淫羊藿。

(2)温肾止痛丹(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处方:附子,淫羊藿、巴戟天、杜仲、桑寄生、黄芪、熟地黄、当归、赤芍、白芍、怀牛膝,川芎,鸡血藤。水煎服。

(3)温肾通络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处方:熟附子,桂枝,淫羊藿,巴戟天,白芍,赤芍,丹参,牛膝,当归,川芎,忍冬藤。

(4)补肾壮腰汤处方: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杜仲,淫羊藿,狗脊,赤芍,丹参,桑寄生,熟附子,鸡血藤。

4、淤血型

证见:痛有定处,如锥如刺,俯仰不利,伴有血尿,日轻夜重。

治法:行气活血、舒筋祛瘀,通络止痛。佐以补肝益肾。

方药:

(1)主方补肾壮筋汤(钱秀昌《伤科补要》):处方:熟地黄,当归,牛膝,山茱萸,茯苓,续断,杜仲,白芍,青皮,五加皮。水煎服,每日1剂。肾阴虚者,加女贞子、龟板(先煎)。肾阳虚者,加巴戟天、补骨脂、仙茅、淫羊藿。急性发作而疼痛较甚者,加乳香、钩藤、丝瓜络。气血虚弱者,加黄芪、何首乌。

(2)腰痛验方(鲍相璈《验方新编》):处方:盐水炒杜仲,木瓜,破故纸,萆薢,续断,当归,金毛狗脊,炙甘草,核桃肉,食盐l匙,甜酒l杯。将核桃肉、盐、酒以一半同药入罐煎,另一半于服药时同药咽下。

(3)活络效灵丹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组成:当归,丹参,生明乳香,生明没药。上药全研细末,备用,亦可水泛为丸。用法用量:上四味,作汤服。若为散剂,一剂分作4次服,温酒送下。

理筋手法

患者俯卧,术者用手掌揉按两侧骶棘肌,然后找出压痛点或痛性结节,由上而下逐个进行点穴、弹拨、拿捏,然后施于滚法,注意手法不宜过重。亦可加用侧卧屈伸法,令患者侧卧,患侧在上,术者立于患者背后,一手按其腰部痛处,一手握持患侧踝部并向后牵拉,使髋关节过伸,继而屈髋屈膝,使大腿触及腹部,然后将下肢牵拉伸直,反复3次。

针灸疗法

1、针刺取阿是穴:肾俞、志室、气海俞、命门、腰阳关、次髎、委中等,针刺后可在腰部穴加拔火罐,以散瘀温经止痛。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结核及肿瘤患者不宜针灸。

2、耳针刺腰骶区、神门区、肾区等,可稍作捻转,两耳同刺,留针10分钟,隔日1次,可连作2-3次。

风湿病主要指累及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的一组疾病,而且大多数风湿病有全身性表现,并可出现多个器官损害,曾有“胶原病”,“结缔组织病”等名称。患者一般表现为自身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其体内可检测出多种自身抗体,这些抗体在风湿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风湿病的治疗  风湿病的治疗原则

风湿病是慢性进行性疾患,病程可能伴随患者终生,治疗亦往往需数年或更长时间。目前尚缺乏根治方法,只能做到尽快缓解症状,防止畸形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和维护患者的社会功能。其中药物治疗是最基本的手段,其他如手术治疗、物理治疗、康复治疗、心理治疗可与药物治疗配合进行。

(一)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

(1)传统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包括水杨酸类、吲哚美辛、萘丁美酮、双氯芬酸、丙酸类等数十种药物,具有抗炎止痛、消肿退热、缓解症状的作用,是最常用的对症治疗药物,可用于各种性质的关节炎,但均有较明显的胃肠道副作用,如恶心、上腹痛、腹胀、消化性溃疡,甚至消化道出血及穿孔。亦有肝损害、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的报道,长期应用可能导致肾间质病变。应尽量避免长期及二种以上同时应用。

(2)近年不断上市的选择性COX-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传统非甾体类抗炎药的胃肠副作用。但长期应用亦可能出现心血管方面的副作用,应谨慎使用。

(3)非甾体类抗炎药不能阻止风湿性疾病病变的继续发展。

(二)糖皮质激素

有很强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用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最多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尤其是狼疮肾炎、狼疮脑病等重症狼疮,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多种血管炎病变。

用药方法:口服泼尼松0.5—1mg/(kg·d),以清晨一次给药为宜,可减少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等毒副作用,维持2—8周后可根据病情减量,可按每1—2周减量10%进行,最终以维持量5—15mg/每日维持治疗。也可根据病情调整用法,如病情需要可给予甲基泼尼松龙500—1000mg/日静脉滴注连续3—5日,随后给以口服剂量治疗,必要时可每月重复一次,共2~3次。原则上尽量选择生物半衰期短的药物,选择能每天1次使用的药物。

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包括:向心性肥胖、痤疮、多毛、高血压、类固醇性糖尿病、钠水潴留、诱发及加重感染、消化道溃疡、精神异常、类固醇性肌炎、骨质疏松、甚至骨坏死,应加以预防,必要时停药。

(三)免疫抑制剂

与激素合用可减少激素的用量,从而降低激素的副作用,对某些重症或合并脏器损伤的风湿病,与激素合用可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l.环磷酰胺

主要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肾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各种血管炎,口服l-2mg/(kg·d),或静脉冲击给药,500—800mg/m2体表面积,每月1次。副作用有恶心呕吐、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肝功异常、脱发、出血性膀胱炎、不育等。应定期检查血象、肝功,静脉给药时应嘱患者多喝水,有生育打算的患者应避免使用。一般认为总量不宜超过12g。

2.甲氨蝶呤

主要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成人Stills病等。口服或静脉注射,7.5—20mg,每周1次。常见副作用有恶心呕吐、肝毒性、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需定期监测肝功及血象。

3.雷公藤多苷

主要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狼疮肾炎、口服30—60mg/d,副作用有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肝功异常、皮肤变黑、闭经等。建议育龄期女性患者尽量减少使用。

4.羟基氯喹

用于盘状狼疮、亚急性皮肤型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对皮疹及关节炎效果较好,口服200—400mg/d,副作用有皮疹、恶心、视网膜病变。

5.来福米特

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近来试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肾炎等症,口服10-20mg/d,副作用包括恶心、腹泻、皮疹、血小板及白细胞下降、肝功异常等。

6.硫唑嘌呤

多用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类风湿关节炎、狼疮性肾炎、血管炎等。口服50-100mg/d,副作用多见骨髓抑制、恶心、肝毒性。

7.环孢素A

主要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某些血管炎的治疗,口服2~5mg/(kg·d),副作用有肾毒性、高血压、多毛、牙龈增生等。

8.吗替麦考酚酯(骁悉)

主要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肾炎的治疗。口服1一2g/d。副作用较少,常见恶心、腹泻、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9.沙立度胺

一般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白塞病的治疗,口服50-100mg/d,副作用有困倦、末梢神经感觉异常等。

(四)生物制剂

包括抗肿瘤坏死因子抗体、抗肿瘤坏死因子抗体-受体融合蛋-白、CTLA-4抗体融合蛋白、CD-20抗体及白介素-1拮抗剂等生物制剂目前已正式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及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可达50%-70%以上。生物制剂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目前正处于临床试验中,也有个案报道治疗血管炎及肌炎有效。副作用可见诱发感染、结核、过敏及肝功异常等,乙肝及丙肝感染者禁用。

(五)风湿病的其他治疗

除以上药物外,目前临床常用的还有:

l.免疫球蛋白

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重症病例,如合并重症血小板减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狼疮脑病、狼疮肾炎以及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等。采用大剂量静脉注射,300~500mg/(kg·d),连用3—5天,可有过敏等副作用,有致急性肾衰的个案报道。

2.血浆置换或吸附

用于重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尤其血浆中自身抗体水平较高的患者,需给予其他免疫抑制剂进行后续治疗。

3.骨髓移植

用于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等症,一般采用自体骨髓移植。并需要以免疫抑制剂维持治疗。

相信看了这篇文章,你就不会再把腰肌劳损和风湿放在一起了他们是两个不同的疾病,当然很可能两者都一起发生,两者都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果感到不舒服的话,一定要及时的到正规的医院去检查治疗,检查出病因,然后对症下药,对因下药,相信一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