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皮肤性病科 > 性病科 > 艾滋病

艾滋病治疗的两大类常用药物

艾滋病治疗的两大类常用药物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病毒性疾病,目前全球范围内仍然没有完全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和有效预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疫苗。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艾滋病的治疗药物正在取得进展,也有一些常用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艾滋病。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抗病毒药物。这些药物能够有效抑制艾滋病病毒在体内的繁殖,但并不能彻底杀灭*内的病毒。其中,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如双肽芝(AZT+3TC)、赛瑞特(D4T)、立妥威(ddi)等,以及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如施多宁(Stocrin)、维乐命(Niverapine)等,都被广泛应用于艾滋病治疗。此外,还有一类药物是蛋白酶抑制剂,如佳息患(Indinavir)等,它们作用于艾滋病病毒复制的后期,抑制另外一种重要的酶(蛋白酶)活性。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来抑制病毒的复制,从而控制病情发展。

  1995年,美籍华裔科学家何大一博士首先应用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加两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治疗感染者和病人,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这种联合用药的方法,被称之为“鸡尾酒疗法”,学术界称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据研究显示,HAART治疗后能够在患者血浆中检测不到病毒,并可长期维持这一疗效。此外,HAART还可以使被艾滋病病毒破坏的人类免疫功能获得恢复或部分恢复。在美国的研究中发现,采用HAART治疗后,艾滋病主要的机会性感染的发病率下降了60%~80%。自1999年起,我国在北京地坛医院率先开展了HAART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除了抗病毒药物,还有其他一些免疫调节药物被用于艾滋病的治疗。例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Ⅱ和丙种球蛋白等药物,都具有抗病毒、抗细菌感染和增强免疫调节作用。其中,白细胞介素-Ⅱ还可使患者淋巴细胞数增加,改善其免疫功能。此外,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也有着较好的前景。一些中药如香茹多糖、丹参、黄芪和甘草甜素等,具有调整免疫功能的作用。虽然目前仍在积极开发研制中,但已有一些研究工作发现某些中药或其成份在体外实验能抑制艾滋病病毒。

  在进行艾滋病的治疗时,除了选择合适的药物,还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通常情况下,治疗应选择无症状期的中后期。因此,在接受治疗之前,一定要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确定什么时间开始治疗。此外,治疗时要到指定的医院,经过检查后制定出系统的治疗方案。绝对不能轻信江湖游医和所谓的“祖传秘方”,以免耽误治疗时机和延误病情。

  迄今为止,我们仍然没有找到完全治愈艾滋病的方法,但是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类一定会战胜艾滋病,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手段。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共同努力以构建一个无艾滋病的健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