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科 > 内科新闻

肝硬化出血的生存期

肝硬化出血的生存期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并为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首次出血原因中,食管静脉曲张约占80%。首次出血病死率高达30%~50%,20%~50%患者在出血7~10 d内死亡。患者病情危重,出血复发率高,6周内出血复发率达31%,1~2年出血复发率为47%~84%,病死率为20%~70%。死亡原因与失血性休克及肝功能衰竭有关。与首次出血6周内预后有关的因素为肝性脑病、凝血酶原时间及72h内的输血量,前两者与肝硬化剩余肝功能有关,后者与出血程度及输血引起的门脉压力升高有关。由于大量出血引起休克,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缺血性肝炎,出血24h内血清总胆红素和(或)转氨酶升高标志着缺血性肝炎的发生,预后极差,故即使出血已被控制,亦应严密监测肝功能变化。

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用于预防肝硬化门脉高压消化道出血,但对长期生存时间则无影响。硬化疗法是治疗及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措施,能减少出血量及输血量,降低分流手术机会,有效预防再出血,但与普萘洛尔一样,不能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由于垂体后叶素可引起血压升高,诱发心绞痛、心律紊乱甚至心肌梗死等不良反应,使其临床治疗适应证受到限制。积极预防出血和其他并发症是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长期预后非常重要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