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症状不明显易误诊其他疾病
秋季气候干燥,*吸收的水分从环境中获得的太少,就会患上秋日的常见病秋燥症。秋燥是不经意间发生的,缺少水分滋润皮肤和器官,进而引起感冒或咽喉炎的症状。
中医学称秋燥症为燥邪,认为其性干涩,易伤津液,易伤肺脏,且多从口鼻而入,致病多从肺卫开始。由于感受燥邪的时间不同,故有温燥、凉燥和内燥之分。然而很多非中医专业的年轻医生对秋燥症了解少,易误诊为感冒、咽喉炎或全身性疾病等。中医专家指出,只要认真辨认,结合时令,其实认识秋燥的种类并不难。
初秋,温燥易被误诊为“感冒”
案例:25岁的李先生入秋以来常出现口唇干裂、口渴咽痛等症状,他自我诊断为“内腹热”,到某药店购买小柴胡冲剂、板蓝根冲剂口服3天未见好转。7天前李先生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干咳无痰、呼吸不畅、小便短赤和大便秘结等症状;1天前出现发热(低热)、出汗和头痛等症,故到某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首诊医生诊断为“感冒”,给他进行抗菌、抗病毒和解热镇痛等治疗10天未见效,转某中医院治疗。老中医根据初秋季节特点,结合李先生口唇干燥、干咳无痰和低热的主要症状,诊断为秋燥症(温燥),改用中草药治疗2天后症状缓解,7天后症状渐渐消失,之后巩固治疗14天,至今未见复发。
中医提示:中医学认为初秋天气尚热,故易感温燥。温燥为初秋之主燥,症见口唇干裂,鼻燥出血,口渴咽痛,眼红目眩;干咳无痰,或痰稠难咯,或痰中带血,伴喘息如牛,胸痛如刺;毛发干枯,指甲反翘,小便短赤,大便结粒;舌红苔干无津,脉细数;或伴有发热、出汗和五心烦热等温热症状。
治疗原则:润燥止咳、生津退热。处方用润燥退热汤加减,干渴重者加生地、芦根;咳血多者加小蓟、白芨;便秘重者加大黄、麻仁;发热、五心烦热重者加柴胡、青蒿等。此外,还可用利咽清凉饮、或葛根山药降火汤等煎服。成药可口服喉痛灵冲剂、化燥祛热口服液、或润燥解热降火丸等。口唇可涂甘油制剂。
好文推荐:
-
常见的“老年病”都有哪些呢?老年病又称老年疾病,是指人在老年期所患的与衰老有关的,并且有自身特点的疾病。一般认为,人的年龄在45至59岁为老年前期或初老
-
牙齿疼痛——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如何保健?牙齿疼痛——是很多人的常见疾病,中年以后,甚至是老年,忍有“洁白如玉”的牙齿,这就是健康的标志!然而有部分老年人还会松动
-
老人容易摔倒是什么原因 该怎么办有很多的人们并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的做才是最好的,老年人容易摔倒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呢?是不是也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非常多的伤
-
为什么会有老人味 5个方法能去除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在生活中每个老人都可能会遇到一些各种各样的一些疾病的,而且很多老人都可能会遇到一些老年人的一些疾病的,
-
老人如何补钙 遵循4大原则在生活中我们都知道很多老年人都特别喜欢心理更加健康的,而且老年人真的是特别需要补充一些钙量元素的,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