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疾病的特点有哪些
随着年龄增长,高血压的患病率逐年增加。我国6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为49%,显著高于中青年人群,平均每2位老年人就有1人患高血压。在80岁左右的人群中,75%患有高血压。在80岁以上的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90%。然而与之对应的是,仅32.2%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接受治疗,控制率仅为7.6%。
老年高血压有哪些特点?
1)收缩压增高为主。老年人收缩压水平随年龄增长升高,而舒张压水平在60岁后呈现降低的趋势。在老年人群中,收缩压增高更常见,占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的65%。大量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显示,与舒张压相比,收缩压与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损害的关系更为密切。
2)脉压增大。脉压是反映动脉血管弹性的指标。老年人收缩压水平随年龄增长升高,而舒张压趋于降低,脉压增大是老年高血压的重要特点。脉压>40毫米汞柱诊断为脉压增大,老年人的脉压可达50—100毫米汞柱。有研究显示,老年人脉压是比收缩压和舒张压更重要的危险因素。脉压水平与脑中风复发密切相关,脉压越大,脑卒中再发危险越高。
3)血压波动大。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血管变僵硬,调节功能变差,使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更易随情绪、季节和体位的变化而出现明显波动,部分高龄老年人甚至可发生餐后低血压。老年人血压波动幅度大,进一步增加了降压治疗的难度,因此需谨慎选择降压药物。
4)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是指从卧位改变为直立体位的3分钟内,收缩压下降≥2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下降≥10毫米汞柱,同时伴有头晕、眼花等不适。因此,老年高血压需要注意测量站立位血压,高血压伴有糖尿病的患者更应注意。
5)常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健康成年人的血压水平表现为早上高,晚上低,夜间血压水平较白天降低10%—20%。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伴有血压昼夜节律的异常,表现为夜间血压下降幅度20%、甚至表现为夜间血压不降反较白天升高,使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损害的危险性显著增加。
6)并发症多。老年高血压常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病、外周血管病、缺血性肾病及血脂异常、糖尿病、老年痴呆等疾患。若血压长期控制不理想,更易发生或加重重要器官损害,显著增加心血管死亡率。
-
老年人高血压的七种调理方式1、控制能量的摄入提倡吃复合糖类,如淀粉、玉米,少吃葡萄糖、果糖及蔗糖,易引起血脂升高。2、限制脂肪的摄入尽量选择植物油,
-
哪些人容易出现高血压?老年人更容易出现高血压,平时饮食结构不合理的人容易出现高血压,尽量限制食盐的摄入量,少吃含盐量较高的食物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
高血压如何饮食调理?高血压患者要做好饮食调养工作,控制热量及脂肪的摄入量,平时要适当的摄入优质蛋白,控制盐的摄入量,炒菜尽量少放一些高血压患
-
老人如何预防高血压?老年人生活中要做好高血压的预防工作,尽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能有效预防高血压的产生,老年人应该要适当的转移自
-
老年人高血压要多注意这些问题高血压这种症状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了疾病的困扰也是比较大的,越来越多的人们正在始于高血压作用的疾病当中,给自己的身体带来的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