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要五防 防燥防病防湿邪
秋天的季节性变化是大家所熟知的,冷热交替,人是很容易生病的。那么如何安度“多事之秋”呢?专家推荐五步做好秋季养生。具体是哪五步呢?专家介绍,应做到以下五防:
1.防秋燥伤肺
白露过后,气候逐渐变凉,一早一晚就更添寒意,如果这时再赤膊露体,就容易受凉,轻则易患感冒,重则易染肺疾。因秋气主燥,燥易伤肺,如因着凉而使免疫力下降,无力抵御外邪,则会出现肺及呼吸道疾病,如发烧、咳嗽等,若风邪侵犯经络筋骨,使筋络阻痹,还可出现四肢痹证。
2.防湿邪伤脾
俗话说,“秋瓜伤肚”。入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瓜果容易引起胃肠道疾病。夏令大量食瓜果虽然不至于造成脾胃疫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入秋后再大量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因此,入秋之后应少食瓜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3.防脾虚失聚
夏季天气发热,能量消耗较大。人们普遍食欲不振,造成体内热量供应不足。到了秋天,天气转凉,人们食欲大振,使热量的摄入大大增加。再加上气候宜人,使人睡眠充足,汗液减少。另外,为迎接寒冷冬季的到来,*内还会积极地储存御寒的脂肪,稍不小心,体重就会大增。“肥人多湿”,如果湿邪困脾,就会减弱脾的运化功能,造成脾虚失聚。所以,肥胖者在秋季更应注意减肥。应注意饮食调节,多吃一些低热量的减肥食品,如赤小豆、萝卜、竹笋、薏米、海带、蘑菇等,并注意增加热量的消耗。
4.防无病滥补
中医历来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应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证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还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提倡食补。秋季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如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核桃、藕、秋梨等。这些食物与中药配伍,则功效更佳。
5.防阳气损耗
秋令时节坚持锻炼,不仅可以调养肺气,提高内脏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部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然而,由于秋季早晚温差大,要想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应防运动过度。秋天因*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做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运动宜选轻松、平稳、缓慢、活动量不大的项目。如果运动过度,则极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的运动损伤。所以,每次运动前还要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好文推荐:
-
秋季保健小常识 “三拒绝”让你安度凉秋有很多的人们在秋天里的时候,并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的保健才能够保护我们的身体,更加的健康和长寿,那么秋季保健的小常识到底是
-
秋季老年人的养生方法有哪些老年人在秋季应该要多喝水,补充身体需要的水分,这样可以避免秋季干燥对皮肤造成的损伤,天气干燥时需要格外注意皮肤的保湿工作
-
秋冬季洗澡太勤皮肤“受不了” 每周一到两次即可渡过了炎热的夏季,随着天气的逐渐转冷,秋季也到来了,那么秋季到了之后,天气也开始变得干燥,那么我们洗澡后总是会出现皮肤干
-
秋季养生的方法有哪些最近应该要注意多喝水,平时应该要做好肾脏的调养工作,尽量少吃刺激性的食物,不宜吃油炸类的食物,应该要控制脂肪的摄入量,秋
-
秋季吃什么食物对身体好秋季可以适当吃一些豆制品,经常吃豆制品可以补充身体需要的优质蛋白,适当喝豆浆具有滋补身体的作用,并且能够起到降低胆固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