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乐活 > 和谐 > 人与自然

近海污染危机 生鱼片危害健康

近海污染危机 生鱼片危害健康

随着饮食文化的丰富,外来食物逐渐被国人接受,生鱼片这种以前难以下咽的食材,现在也成了时尚餐饮的象征。不仅是日本料理、韩国料理,只要是渔业发达的国家都喜欢吃生鱼片。那人们常说的生鱼片和刺身是一个东西吗?当然了,只是不同国家的叫法不一样,而材料和方法都是一样的。

现在,很多餐厅的菜单中都有“刺身”这道菜。

常有人说,刺身不就是生鱼片吗?是的,刺身最常用的材料的确是鱼,常见的有三文鱼、鲈鱼、鲸鱼、鲷鱼、比目鱼、鲣鱼等海鱼;也有鲤鱼、鲫鱼等淡水鱼。谈到鲤鱼,在古代那可是刺身中的上品呢。但刺身的原料又不限于鱼类,还有螺肉、牡蛎肉和鲜贝等贝蛤类,以及虾、蟹、章鱼、鱿鱼、墨鱼、海参、海胆和生鱼子。除了海鲜,鸡肉和牛肉,甚至鹿肉、马肉,也可以用来做刺身,难以想象吧?

酱油和辣根是食用动物性刺身时的经典佐料,而酒和醋则是古代食用刺身时所必备的。多少年的时光过去,这个习惯一直保留到现在。关于刺身的食用量,也极有讲究。每次的食量不要大,仅占一次用餐量的一小部分。这样安排的原因,最初是刺身的价格比较昂贵,以后便形成了一种规矩,以此显示其身份的不凡。

在日本,“刺身”是日本料理中最为清淡的菜式。起初只是在沿海地区比较流行,伴随着保鲜条件和运输技术的改进,食用“刺身”的人越来越多,现已成为广受世界各地食客喜爱的高档美食。在我国宴会的餐桌上也不乏“刺身”的靓影,以至于有些人把食用生鱼、生贝、生肉当做一种时尚,自认为是身份高贵的象征。

孰不知,以生鱼、生贝为原料的刺身是不宜多吃的,原由是鱼、贝的肉中含有一种叫做“抗硫胺素因子”的成分,如果大量进食生鱼和生贝,可造成硫胺素(维生素B1)缺乏。

造成维生素B1缺乏还有另一个原因。通常吃“刺身”同时喝酒,酒中的乙醇可使维生素B1摄入减少并妨碍小肠对维生素B1的吸收,并使肝脏中硫胺素向焦磷酸硫胺素的转化减少,使维生素B1的利用降低。

维生素B1是水溶性维生素,在体内储量有限,膳食中缺乏1~2周后,组织中的维生素B1含量便会迅速下降,发生维生素B1缺乏病。如果发生了维生素B1缺乏病,可出现疲乏无力、烦躁不安、易激动、头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胃肠功能紊乱、下肢倦怠、酸痛。随病情发展可出现

“干性脚气病”或者心功能不全及心力衰竭。

很多喜食生鱼片的朋友,几乎无人知晓多吃生鱼、生贝并大量喝酒有导致维生素B1缺乏病的可能。希望更多的朋友了解上述科学知识,避免成为病态的“贵族”。

而且,随着近海的污染越来越严重,鱼体内的毒素沉淀也越多,出海捕鱼的渔船为了节约成本,经常在近海捕捞海鱼用作生鱼片的材料,人们吃了受污染的鱼也会沉积着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毒素。

好文推荐:

季多雨闷热!注意防治脚气>>

夏季容易晒黑?4款食谱调理肤色不匀>>>

白领男人会养生 运动让你变完美>>>

预防冠心病必备的四种平民食物>>>

合理的膳食减少癌症发病率>>>

生活夏季养生一多一少:多酸味少冷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