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桶挑战”让公益慈善更壮大
近几日,国外传来的“冰桶挑战”已经席卷了整个中国,大家纷纷参与用冰水从头到脚把自己浇个遍,这是为了给渐冻人症的患者筹集善款。通过游戏与慈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推广,让大家对罕见病引起重视,这次活动的影响力非凡,也让我们接触到新的慈善推广方法,当然也引来了不同的声音。
“冰桶挑战赛”于7月在美国兴起,规则很简单,参与者将一桶冰水淋在自己头上,然后就可点名3个人接受挑战,被邀请者如果不应战,就需要向“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即“渐冻人”)”协会至少捐款100美元。这项充满“喜感”的活动在几天内引发巨大关注,美国总统奥巴马、俄罗斯总统普京等都参与其中。随着“冰桶挑战”不断升温,质疑声也此起彼伏。有网友认为,名人的行为炒作意义大过公益,我却以为,如此的名人炒作凸显的正是公益慈善的基本特征。
冰桶里的水很冷,浇出来的却是温情。所谓“罕见病”,就是发病率在0.65‰和1‰之间的病症,我国就约有五六千种罕见病,其中只有1%的罕见病有有效治疗方法,但往往需要一年几百万元的治疗费。剩下的99%只能通过干预治疗延长寿命。关爱罕见病患者的公益慈善活动一直有人做,但宣传效果并不理想。瓷娃娃6年来就做了很多宣传,但关注的人并不多,发起冰桶挑战后,“瓷娃娃”中心在三天内关注度迅速上升。当然,在瓷娃娃筹集的近140万元善款中,公众零星捐款近40万,其中的100万元则来自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之子王思聪。公益慈善需要引发公众关注,因而特别需要名人效应;当然,名人也会借此抢得眼球,扩大了自身影响。但公益慈善无疑是双赢得主。只有让参与者受益,才能让参与者更有参与热情,这本该是公益慈善活动的一个特征。
有意向的公益慈善参与者,肯定要比实际的参与者多。有意向而未参与,恐怕有这样一些原因:缺乏参与时间、缺乏参与机会、缺乏参与动力、缺乏参与的便捷方式……而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参与的冲动和不参与就没法交代的压力。有些热心慈善的志愿者,除了有爱心,也因为做上了瘾,不做变得难受。反观有些尚未投身公益慈善的人,并非舍不得钱,而是还存在参与慈善的惰性。拉一拉、推一推、促一促、逼一逼……一旦起步,也许就会形成惯性。有人担忧,如果被点名的人既不接招,也不出钱,怎么办?如果这样,这个游戏就会玩不下去。但好在现在盯住的往往是公众人物,众目睽睽,谁敢赖账?公益慈善需要利用眼球的力量,既获得善款,又扩大影响,还不应造成捐赠人的经济负担,首选公众人物,体现的正是公益慈善的这一特征。
有些网民还质疑,这“一传三”的模式,岂不有点像传销?这一质疑混淆了两者的本质区别。看起来都是“一传三”,但传销是谋财,“冰桶挑战”是行善。相似的是形式,相异的是实质。如果行善的好事能做得像谋财的生意一起风生水起,不正是公益慈善所追求的境界吗?公益慈善就要获得公众广泛的参与,它不仅为了筹集善款,也为了传播爱心;不仅为了能让更多的受助者解困纾难,也为了能让更多的捐赠者获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感。采用的最佳方式,就是让最广大的公众都能来参与,而这,更是公益慈善最基本的特征。
当然,不是人人都能参加“冰桶挑战”的,健康的人用冰水浇一浇也无妨,但刚喝了酒、有冠心病等疾病的患者切勿盲目跟风,千万别把人浇出病来。
好文推荐:
-
深圳21年无偿献血500多吨 100多人鲜血过百次深圳无偿献血的队伍在国内是很庞大的,最新统计深圳21年无偿献血500多吨100多人鲜血过百次。
-
打工子弟新校园承载力已经不堪重负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大家在北上广的外来人员每年都在呈现增长的势头,这些打工人群往往会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陌生的城市,
-
浦江新政:家长献血 孩子中考加分浦江县近日推出新政:无偿献血超过4000毫升,直系子女参加中考可获得加分。其中,献血4000毫升加1分,6000毫升加2分,超过8000毫
-
动物表演 你的快乐建立在动物的痛苦上很多人在旅游时都会观看动物表演,国内的动物表演还非常的多,耍猴表演、骑大象、老虎跳火圈等等,各个旅游景点都在利用野生动物
-
吕良伟慈善的公益事业随着公益事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不少明星在出名后都做起了公益事业,像李连杰的“壹基金”、姚明的贫困地区教育公益事业。想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