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
小宝宝的降临,家人们非常的高兴和开心,所以,平时大家需要注意孩子的饮食方式,避免造成孩子深受影响,而且,7月到24月大的婴幼儿,依旧要吃母乳,唯一喂养的方式就是注意营养搭配,合理膳食,那么,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
条目1:继续母乳喂养,满6月龄起添加辅食。
解读:盛晓阳表示,母乳仍然可以为满6月龄后婴幼儿提供部分能量,优质蛋白质、钙等重要营养素,以及各种免疫保护因子等。婴儿满6月龄后仍需继续母乳喂养,并逐渐引入各种食物。辅食是指除母乳或配方奶以外的其他各种性状的食物。此外,不能母乳喂养或母乳不足时,需要以配方奶作为母乳的补充。
条目2:从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开始,逐步添加达到食物多样。
解读:婴儿最先添加的辅食应该是从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开始,在此基础上逐渐引入其他不同种类的食物以提供不同的营养素。
专家表示,家长在添加辅食时,每次只添加一种新食物,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循序渐进。从泥糊状食物开始,逐渐过渡到半固体或固体食物,如烂面、肉末、碎菜、水果粒等。每引入一种新的食物应适应2~3天,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呕吐、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适应一种食物后再添加其他新的食物。
条目3:提倡顺应喂养,鼓励但不强迫进食。
解读:父母以及喂养者首先要耐心喂养,鼓励孩子进食,但决不强迫喂养。同时,鼓励并协助婴幼儿自己进食,培养进餐兴趣。进餐时,不要让孩子看电视、玩玩具,每次进餐时间不超过20分钟。此外,父母应保持自身良好的进食习惯,成为婴幼儿的榜样。
条目4:辅食不加调味品,尽量减少糖和盐的摄入。
解读:婴幼儿辅食应该单独制作,辅食应保持原味,不加盐、糖以及刺激性调味品,保持淡口味。淡口味食物有利于提高婴幼儿对不同天然食物口味的接受度,减少偏食挑食的风险。淡口味食物也可减少婴幼儿盐和糖的摄入量,降低儿童期及成人期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1岁之后,逐渐尝试淡口味的家庭食物。
条目5:注重饮食卫生和进食安全。
解读:目前,市场的辅食存在品种有限、添加物较多等问题,因此,家长不妨在家为宝宝制作健康、安全的辅食。在家制作时,要选择新鲜、优质、无污染的食物和水。制作辅食前须先洗手。制作辅食的餐具、场所应保持清洁。辅食应煮熟、煮透。制作的辅食应及时食用或妥善保存。
条目6:定期监测体格指标,追求健康生长。
解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表示,适度、平稳生长是最佳的生长模式。每3个月一次,定期测量身长、体重、头围等体格生长指标,有助于判断7~24月龄婴幼儿的营养状况。对于生长不良、超重肥胖,以及处于急慢性疾病期间的婴幼儿应增加监测次数。
温馨提示:大家应该注意孩子的喝奶方式,而且也要注意一些喂养方式。要注意鼓励孩子饮食,不要强迫孩子吃东西,平时大家应该注意合理的饮食,少吃一些油腻的食物,避免过多糖的摄入,这样的危害是很大的,大家应该重视自己的饮食,全面的进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