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莫嘲笑脑瘫患者,他的每一步都走得很认真!

莫嘲笑脑瘫患者,他的每一步都走得很认真!

段晓慧副主任医师

内科中日友好医院

近些年来,虽然医疗条件变好了,但是新生儿患脑瘫的概率却在增大,主要是因为生存环境的污染、孕妇年龄的增大、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因素导致的,当新生儿患有脑瘫后,外在表现主要为运动和姿势异常,因此很多正常人看到脑瘫患者后,往往会很轻易地带上有色眼镜去看他们,却不知对于脑瘫患者来讲,他们迈出的每一步都是付出了巨大努力的。因此,不应该去嘲笑他们,而应该鼓励他们。
脑瘫患者由于大脑发生损伤,从而产生了病变,这种病变会累积到四肢,就会造成脑瘫患者的运动发育落后、产生中枢性运动障碍以及肌张力异常,只有正常的肌肉张力,才能够维持正常的行走步态,因此人们看到的脑瘫患者在行走时大都表现为姿态异常,走路姿态缺乏稳定性和平衡性。
而脑瘫是一种无法自愈的疾病,因此需要早发现、早检查、早治疗。并需要家长、医生、患儿长久的努力和配合,才能尽量将患儿的一些严重问题改善,趋近于正常人,为了改善脑瘫患儿运动和姿势的异常一般可采用以下方法来进行康复训练。
1、爬行训练:
人体的行走、奔跑不只是单个部位能完成的,是需要身体各个部位共同配合下才能完成,而爬行训练能够促进四肢的感觉获得,也能够提高四肢的支撑能力,从而有效地改善肌张力异常,改善走路姿态的不稳定性和平衡性。
2、运动训练:
脑瘫患儿可以在专门的医生或者训练员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如精细化运动训练、大运动训练、平衡能力训练、协调能力训练等。
3、站立行走训练:
为避免脑瘫患儿在将来的行走中缺乏稳定性和平衡性,可在婴幼儿时期加以改正,如对于站立时足跟不能着地的患儿,家长们可在患儿仰卧时,握住患儿的足跟,用手掌压向足心,这样可以让患儿的足背,向小腿方向背屈,从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脑瘫患儿的姿势异常。
虽说脑瘫患儿大多都会出现姿态和运动异常,但只要通过长期和积极的康复治疗,也是可以达到独立行走、生活自理的,最后也能够正常地生活和工作。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案例,曾经有一位左侧上下肢运动明显落后于右侧的两岁脑瘫患儿, 经过三个月治疗和家庭康复治疗,这名脑瘫患儿精神状态良好,由最开始的不配合治疗到积极配合,患儿非对称姿势明显改善,上、下肢肌张力有所下降,髋关节与膝关节分离动作出现,配备踝足矫形鞋行走步态良好。手眼协调、精细抓握、双手配合等精细运动功能明显改善。因此,当新生儿患上脑瘫后,一定要带到医院进行积极治疗,并给予患儿足够的耐心,是有很大的机会趋于正常的,绝不可以不重视。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