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切胆囊后黄疸

切胆囊后黄疸

胡春晓副主任医师

外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切胆囊一般指进行了胆囊切除术。进行了胆囊切除术后黄疸,可能是胆汁淤积、胆道感染、胆道结石、胆道梗阻、医源性胆道损伤等因素引起的,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具体原因后进行针对性处理。
1、胆汁淤积:进行了胆囊切除术后,胆汁没有了储存的地方,可能会淤积在肝脏中,导致黄疸。可遵医嘱使用茵栀黄颗粒、茵陈五苓丸等药物治疗,促进胆红素代谢,从而起到利湿退黄的作用。
2、胆道感染:胆囊切除术后,胆汁可直接进入肠道,如果出现了感染的情况,容易导致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诱发黄疸。可遵医嘱使用头孢羟氨苄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物控制感染,可以阻碍细菌细胞壁合成,使其破裂死亡,起到抗菌的作用。
3、胆道结石:如果胆管中存在结石,胆囊切除术可能会导致胆汁淤积,胆红素不能及时代谢,进而引起黄疸。必要时需要进行胆管切开取石术,在右侧腹直肌或者右上腹肋缘下作切口,取出结石。
4、胆道梗阻:患者可能在胆囊切除术后,由于感染、结石等原因导致胆道梗阻,出现发热、上腹疼痛、食欲不振、黄疸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消炎利胆片、熊去氧胆酸胶囊等药物保护胆管上皮细胞。
5、医源性胆道损伤:胆囊切除术可能会损伤胆总管,这时候胆汁不能顺利排到肠道内,反流到血液系统,造成黄疸,必要时需要就医进行胆肠内引流治疗,将胆管内的胆汁引流出体外,从而缓解胆道黄疸症状。
恢复期间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饮食清淡。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