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动过缓的原因及防治

心动过缓的原因及防治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

内科中日友好医院

心动过缓是指心率低于正常范围,通常指每分钟少于60次的心率。心动过缓的原因包括药物刺激、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心肌炎、房室传导阻滞等,可通过遵医嘱使用药物对症治疗等方式防治。
1.药物刺激:某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等,可能会抑制心脏的自律性,导致心动过缓,建议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停止此类药物的服用或更换药物,并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2.肺炎:肺炎是肺部感染引起的疾病,在重症情况下,可以引起电解质紊乱、感染性毒素释放以及心肺功能受损,从而导致心动过缓。其防治方式主要是治疗肺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片、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物抗病毒、细菌,从而治疗肺炎,缓解心动过缓。
3.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当甲状腺素水平降低时,心脏的自律性减弱,心率降低,可能导致心动过缓。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甲状腺片等药物改善甲状腺功能,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
4.心肌炎:心肌炎是心肌组织的炎症,可能由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该疾病能引起心脏的炎症和损伤,影响传导系统的正常工作,导致心动过缓。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片等药物消炎,进而缓解心动过缓。
5.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是一种心脏传导系统紊乱的疾病,心房冲动传导延迟或不能传导至心室也可能导致患者心动过缓。一度、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若无明显不适症状,通常无需特殊治疗,情况较为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硫酸阿托品片、地高辛片等药物缓解心脏传导阻滞。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防治心动过缓至关重要,建议患者戒烟、限制饮酒、保持适当的体重、规律的运动等。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