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双下肢麻痹、疼痛,原来是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

双下肢麻痹、疼痛,原来是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

谭戈主任医师

内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1个月前患者双下肢出现无诱因麻痹,1个星期前麻痹加重伴疼痛,到医院进行血生化检查、超声检查、肌电图等必要检查后,诊断为周围神经病。患者在使用依帕司他胶囊、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等药物治疗后,下肢麻木、疼痛症状减轻,腱反射和肌张力增强,血糖降低。

【基本信息】性别:男,年龄:45岁

【疾病类型】周围神经病

【就诊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就诊时间】2020/11/2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依帕司他胶囊、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等)

【治疗周期】院外治疗10天,3个月门诊随访

【治疗效果】下肢麻木、疼痛症状减轻,腱反射和肌张力增强,血糖降低


一、初次面诊
“医生,快帮我看看,腿上像有好多虫子在爬。”患者一进诊室就激动地对我说,我赶紧查看了患者的腿部,并没有发现明显的皮损和颜色改变,只有几条患者的抓痕。于是我让患者仔细地给我讲述一下疾病发展过程。在和患者的交流中我了解到,患者5年前因无诱因出现饮水增多、排尿增多、视物模糊等症状到医院检查,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病以来,一直坚持遵医嘱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阿卡波糖片、格列齐特胶囊。1个月前,患者双下肢无诱因出现麻痹症状,在短暂休息后可以自行缓解,1个星期前,患者自觉双下肢麻痹症状加重,还感觉疼痛,运动时更甚。并且全身肌力减退,做重体力劳动不如从前有劲,使劲时还会出现肌肉痉挛症状。
我给患者进行了详细的体格检查,发现患者腱反射减弱,肌张力减退,下肢麻木症状较重,按压疼痛。双脚皮肤温度较低,右脚感觉减退,有窦性心动过速。我又让患者进行血生化检查、超声检查、肌电图等一系列必要检查,血生化检查提示随机末梢指尖血糖11.8mmol/L,HbA1c7.5%;超声检查提示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肌电图提示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糖HbA1c7.5%,反映出近3月血糖控制不佳,综合患者症状表现及医学检查,诊断为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

二、治疗经过
免疫因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需要进行免疫调节治疗。因此,我给患者使用了依帕司他胶囊、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阿卡波糖片、氨酚双氢可待因片进行治疗。依帕司他胶囊适用于糖尿病神经性病变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自觉症状和神经功能障碍,提高其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自主神经机能,改善麻木症状。考虑到患者血糖较高,因此让他使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阿卡波糖片进行降糖治疗。氨酚双氢可待因片为镇痛药,可用于治疗下肢疼痛。
三、治疗效果
院外治疗10天后,患者回到医院复查,自诉下肢麻木、疼痛症状减轻,肌力有所增强。我给患者进行了体格检查,发现腱反射和肌张力较治疗前增强,下肢按压疼痛减轻。患者复查血生化检查,结果提示随机末梢指尖血糖10.1mmol/L。患者告诉我,血糖降低后,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好转了一些,我建议患者院外继续服用控制血糖的药物,患者表示配合。
四、注意事项
患者在配合治疗的前提下,还应该做好日常护理工作。因此,在复查时我嘱咐患者,在生活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周围神经病引起双下肢麻痹、疼痛,患者应该做好双下肢的卫生护理,保持双下肢皮肤的清洁、干燥。避免穿紧身裤子,增加与皮肤的摩擦,应该穿宽松、透气且无刺激性的裤子。
2.对于代谢性因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患者需要重视原发病的治疗,坚持用药控制血糖,按时监测血糖变化及遵医嘱复诊。
3.患者在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健康,减少糖分含量高的食物的摄入,少吃炼乳、蜜饯等食物。
五、个人感悟
周围神经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其中重要的代谢性因素就包括糖尿病。由于长期糖代谢异常,患者的血管会受到损伤导致微血管病变,最终引起周围神经病。本例患者有5年2型糖尿病史,虽然一直遵医嘱服用药物,但还是出现了双下肢麻痹、疼痛等周围神经病症状。好在患者及时使用药物控制了病情,改善了不适症状。糖尿病患者是周围神经病的多发人群,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监测自身血糖变化,积极进行治疗控制血糖。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