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耳朵“长毛”竟是真菌性外耳道炎,药物治疗来帮忙

耳朵“长毛”竟是真菌性外耳道炎,药物治疗来帮忙

赵励副主任医师

五官科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是一位23岁的男性,因出现左耳闷、痒、听力下降等情况来我院就诊。结合检查结果、患者症状进行综合分析,诊断为真菌性外耳道炎,与患者沟通后清理耳道,使用过氧化氢溶液进行耳道冲洗,并予以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进行药物治疗。治疗2周后患者左耳闷、痒症状消失,听力恢复正常,身体恢复良好。

【基本信息】性别:男,年龄:23岁

【疾病类型】外耳道炎,真菌性外耳道炎

【就诊医院】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就诊时间】2020/6/25

【治疗方案】清理耳道+耳道冲洗(过氧化氢溶液)+药物治疗(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

【治疗周期】治疗2周,门诊随访1个月

【治疗效果】左耳闷、痒症状消失,听力恢复正常,身体恢复良好


一、初次面诊
今年夏天雨水特别多,空气特别潮,让人的心情也特别烦躁。这天下午窗外正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一位患者身上挂着雨珠,急匆匆跑进诊室,“医生,我左边耳朵听不清声音,是不是要聋了!”我让患者坐下休息一下,慢慢、仔细地给我讲一讲是什么时候出现这种情况的。患者说大概在3周前,开始感觉左边耳朵有点闷,还有点痒,听力比右边耳朵差了一点,但是当时没有在意。最近情况越来越严重,左边耳朵越来越听不清,因为担心会聋,所以赶紧来医院。
二、治疗经过
我先给患者进行了体格检查,患者耳廓外形正常无红肿,右耳道通畅无红肿,左耳道渗出白色霉菌样物。然后为了更加清晰地观察患者耳道内的情况,明确诊断,于是我让患者进行耳镜检查,显示左侧外耳道见白色絮状物附着,耳道深处有灰色分泌物,左耳鼓膜未窥及。这些白色絮状物看起来就好像患者耳朵长了毛。结合患者症状及检查结果,诊断为真菌性外耳道炎。
我把诊断结果给患者看了一下,并且告知病情。患者乍一下看到自己耳朵长了这些东西,吓了一跳,神色慌张,问我应该怎么办。我让患者不要担心,现在还不算太严重,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获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患者思考后同意用药。
首先是清理耳道,需要清理干净外耳道的分泌物再进行后续的治疗,该患者的分泌物与耳道粘连比较紧密,可能取出比较困难。我先在耳内镜下取出比较大块的分泌物,然后使用过氧化氢溶液浸泡耳道,等到分泌物软化后进行耳道冲洗,冲洗后仍然残留小片分泌物,于是让患者回家继续用过氧化氢溶液浸泡耳道,第2天再来医院冲洗。第2天患者准时来到医院,我再次给患者进行耳道冲洗,分泌物清除干净。然后我在耳内镜下使用注射器将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注射到患者耳道深处,可以起到抗真菌感染的作用。

三、治疗效果
治疗1周后患者耳道皮肤略充血,未见明显真菌样分泌物,左耳闷、痒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听力逐渐恢复。治疗2周后患者耳道通畅,皮肤无红肿及异常分泌物,左耳闷、痒症状消失,听力恢复正常,身体恢复良好,对治疗效果特别满意。
四、注意事项
看到患者恢复得这么好,我感到特别欣慰。因为最近空气比较潮湿,比较容易导致真菌性外耳道炎,所以我提醒患者要注意以下事项:
1.日常要尽可能避免耳内进水,保持耳道清洁、干燥。
2.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及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辣椒、洋葱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3.如果再次出现耳闷、瘙痒或者其他不适症状,及时就诊。
五、个人感悟
真菌性外耳道炎是外耳道炎的一种,主要是真菌感染导致的,可能与游泳、挖耳等因素有关,主要有耳内发痒、闷胀感等症状。该患者患上真菌性外耳道炎,可能是因为最近空气比较潮湿,外耳道潮湿、温暖,真菌比较容易生长、繁殖。该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消失,这是我特别乐意看到的结果。
真菌性外耳道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耳部疾病,但是很多人可能出现了症状却不自知,如果有以上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检查、治疗。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