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生儿ABO溶血病与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性,不容忽视

新生儿ABO溶血病与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性,不容忽视

黄玉红主任医师

内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一位出生2天的男性患儿,出生后20小时无明显诱因发现皮肤黄染,刚开始是脸上发黄,后面逐渐加重,结合患儿的实际症状和检查结果,确诊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使用维生素K1注射液、酚磺乙胺注射液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进行治疗,配合新生儿光照疗法。复查结果显示身体比较健康,平时注意日常护理即可。

【基本信息】性别:男,年龄:0岁

【疾病类型】高胆红素血症

【就诊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就诊时间】2021/11/9

【治疗方案】维生素K1注射液+酚磺乙胺注射液+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新生儿光照疗法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7天

【治疗效果】身体比较健康,整体治疗效果比较好


一、初次面诊
一日上午,我正在诊室整理资料,一对年轻的夫妇抱着一个婴儿急冲冲来到我的面前。据患儿的家长自述,患儿是男性,出生2天,出生后20小时无明显诱因发现皮肤黄染,刚开始是脸上发黄,后面逐渐加重,发现躯干、四肢及手足心也变成黄色。他们很担心患儿的病情,所以来我院就诊。
我仔细询问患儿的家长得知,患儿出生后3小时就开始喂奶,与配方奶混合喂养,接种了乙肝疫苗,患儿的母亲在怀孕时有妊娠期糖尿病,给予饮食控制。随即我安排患儿进行肝功能、肾功能及电解质检查,显示总胆红素为275.2μmol/L,直接胆红素为18.4μmol/L,间接胆红素为256.8μmol/L,严重超出正常值。结合患儿的实际症状和检查结果,初步确诊为高胆红素血症。

二、治疗经过
我将检查结果和诊断结果给患儿的家长说明后,家长表示他们很用心照顾患儿,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我对患儿的家长说明,可能需要完善ABO血型鉴定和新生儿溶血症筛查,患儿的家长表示同意,鉴定结果显示,患儿的母亲是O型血,宝宝是B型血;新生儿溶血症筛查提示为B型,由此可以判断患儿高胆红素血症是由新生儿ABO溶血病引起的。
由于患儿的病情较为严重,我向患儿的家长解释患儿需要住院治疗,同时采用药物治疗加物理治疗的治疗方案,患儿的家长表示了解并同意了我的治疗方案。我给患儿开具了维生素K1注射液和酚磺乙胺注射液来预防体内出血,并采取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调理患儿的胃肠道菌群。同时对患儿采取新生儿光照疗法辅助退黄,加强患儿的黄疸监测。
三、治疗效果
经过治疗,住院24小时后患儿胆红素水平开始下降,精神、饮食均可,5天后复查肝功能检查和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未再降低,总胆红素明显降低。住院第7天患儿皮肤黄染消退,康复出院,患儿的家长对治疗效果感到满意,但是我要求患儿每1-2周门诊随诊一次,复查血常规、肝功能等相关检查。
四、注意事项
由于患儿刚出生不久,我比较担心患儿的病情比较容易反复,所以我还是再三嘱咐了患儿的家长要注意以下事项:
1.患儿出院后仍需定期监测胆红素水平以及血红蛋白水平,如果院外患儿出现心率加快、气促、体重不增等表现时需要考虑有贫血加重的可能,需要随时复诊。
2.平时需要注意合理喂养,做好患儿的防寒保暖措施,避免受凉。
3.在家中护理时不要采取喂蜂蜜水或者盲目用药进行辅助退黄,以免增加感染或者发生胃肠功能损害的风险。
五、个人感悟
在对患儿的治疗期间,我也对患儿的家长进行新生儿ABO溶血病与高胆红素血症的科普工作,新生儿ABO溶血病是由母子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多见于母亲的血型为O型,婴儿为A型或B型,其是诱发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再次提醒广大家长,高胆红素血症对人体的危害巨大,因为胆红素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毒性,大量胆红素聚集在血液中,轻者会导致黄疸,严重者还可危及生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定期进行复查。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