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皮肤性病科 > 性病科 > 艾滋病

中国艾滋病孤儿的现状与希望

中国艾滋病孤儿的现状与希望

  在北京的炎热夏日,故宫的游客们都显得有些疲惫,然而,一群穿着红黄黑相间的民族服饰的孩子们却异常兴奋。他们兴高采烈地玩起了一种游戏:从远处跑向摄影师,大声喊出“茄子!”、“西瓜!”,然后一起大笑打闹。孩子们的欢乐引起了许多外国游客的关注,但他们或许无法想象,这些孩子已经失去了父母的爱护,依靠着年老的祖辈维持着生活,他们家里根本没有能力购买一台相机。

  这35名年龄介于9至16岁的孤儿来自中国吸毒和艾滋病重灾区之一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他们是由全国性公益组织中华红丝带基金资助的首批“艾滋病致孤儿童”。最近,他们结束了在北京和上海为期5天的中华红丝带夏令营活动,这项活动由全国工商联和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共同主办,中华红丝带基金承办。

  昭觉县位于四川省凉山州的西南部,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据凉山州副州长杨朝波介绍,截至2009年底,凉山州共报告了18003例艾滋病感染病例,占到四川省的60%,其中2009年新增5530例。凉山州的艾滋病感染者主要是通过吸毒传播的。昭觉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吸毒和艾滋病的威胁使得许多家庭的生活雪上加霜。

  中华红丝带基金副秘书长叶大伟表示:“在凉山州,吸毒人群比较集中。由于医疗条件落后等因素,许多人感染了艾滋病却不自知,也不会去医院检查,最终死于艾滋病的各种并发症。”这些孤儿背景复杂,于是被纳入该基金的艾滋病致孤儿童资助计划。

  2006年,凉山州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在昭觉县四开区设立了这个孤儿班,如今孩子们已经升到小学四年级。基金从2009年9月起开始为他们提供每人每月150元的生活补助,并将这个班级命名为“红丝带栋梁班”。叶大伟说道:“当地政府财力较弱,能够提供给孩子们的资助十分有限。”这些孤儿的平均年龄在13岁左右,由于营养不良,他们明显矮小于同龄人。叶大伟说那些没有得到资助的孤儿的身体状况更糟糕。

  这个班大部分孩子由老人抚养,还有一些和叔叔阿姨住在一起。班主任某色伍沙老师说道,孩子们虽然年纪很小,但已经承担起了家庭的重任,很多孩子会做饭和干农活。例如,14岁的彝族女孩阿热木只火在出生几个月后就失去了双亲,如今由她的76岁奶奶抚养长大。“有一次,家里断了粮食,只有奶奶在,只火夜里十点还在地里挖土豆,回来煮给自己和奶奶吃,特别勇敢。”某色老师说,“一到假期没事的时候,她就会带着家里唯一的母猪去吃青草。”同样14岁的吉尔牛日告诉记者,他的课余生活主要是帮助叔叔婶婶放牛。当被记者问到是否想上大学时,牛日腼腆地抬起头,毫不犹豫地说:“想!我想上大学,找个好工作,赶快赚钱报答叔叔婶婶。”

  相比较而言,20岁的马比木牛更幸运一些,因为他的哥哥在外打工,经常寄钱给他和奶奶。每到周末,木牛都会帮奶奶做饭。他自豪地说:“我会做洋芋饭、蘑菇和豆腐。”当被问及平时的娱乐活动时,木牛垂下头,摆弄着手指,低声说:“玩不起,主要还是学习。”

  尽管孩子们看上去开朗而懂事,但有时来自同龄人的歧视仍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压力。“有些不懂事的学生会嘲笑他们没有父母,一旦我发现就会赶紧制止。”某色老师说道。他提到,每当有这种情况发生,孩子们都会感到非常沮丧和委屈。

  虽然中国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使得适龄儿童可以免费上学,但在昭觉县,由于缺少基本的生活费用,很多孤儿仍然辍学或外出打工。即使入学了,某色老师仍然担心孩子们可能会流失。“比如班上有一个18岁的男孩,结果在三年级的时候就辍学离家了。”他说,因为孤儿班的孩子年纪比同年级的人大一些,所以他们的想法也比较特别,例如想去外面的世界打工赚钱。

  叶大伟表示:“我们希望能帮助更多的孤儿接受学校教育,避免他们过早进入社会,成为社会的负担。”此外,某色老师还担心家里的老人去世后,孤儿们的前途问题。“女孩长大后肯定会嫁人,我相信婆家会善待她们。我更担心的是男孩以后的出路。”他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