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男科 > 健康生活

复原乳的营养价值真的不如鲜奶吗

复原乳的营养价值真的不如鲜奶吗

  牛奶富含优质蛋白和钙质,很深受人们喜爱。市场上的牛奶多种多样,如鲜牛奶、常温奶,最近几年,复原乳也越来越火。网上有说法称,市售60%的液态奶是奶粉冲兑的“复原乳”,还有说法称复原奶由于经过超高温处理,“复原乳营养流失严重”,那么复原乳到底是什么?它是怎么做的?是不是真的毫无营养价值?能不能喝呢?

  什么是复原乳

  复原乳,又称还原奶、再制奶。它其实是用浓缩乳(炼乳)或乳粉加适量的水后,重新做成与原乳中水、固体物比例相当的乳液。复原乳是国家标准允许生产销售的,只需要明确标明“复原乳”或者“含有XX%复原乳”就可以。除了复原乳,市场上的液态奶还有巴氏奶和常温奶两种形式。

  巴氏奶只经过70多度十几秒钟的加热,对奶的影响比较小,很好地保持了外观和风味,所以又叫鲜牛奶。

  常温奶一般在135度以上加热几秒,对奶的风味和颜色有比较明显的影响。

  而复原乳是把牛奶先做成奶粉,再加水冲兑还原得到的。因为在干燥前要经过一次高温灭菌,冲兑之后还要再超高温一次,所以加热的程度最深的。

  我国国家标准规定酸牛奶、灭菌奶及其他乳制品可以用复原乳作为原料,但巴氏杀菌奶不能用复原乳做原料。同时,以复原乳为原料的产品应标明为“复原乳”,或在配料表中注明“水、奶粉”。

  复原乳的营养究竟损失了多少

  人们对复原乳最大的担心就是“高温破坏了营养”,这也似乎成了复原乳的原罪。但实际上,加热对复原乳营养的破坏远没有传说那么大。而且,牛奶只是人们日常众多饮食中的的一种,它的优势在于提供优质蛋白质和钙,这两种成分几乎不受高温的影响。

  首先,加热会损失一些维生素,但损失程度比我们想象得要小的多。

  根据美国农业部食品组成数据库的数据显示,在牛奶中,相对于*需求量而言含量比较丰富的维生素是Vb2和Vb12。如果把奶粉按比例复原成液态奶,比较它与鲜奶的维生素含量,二者的损失都只有15%左右。最容易损失的Vb1,也不到30%。而且,牛奶并非Vb1等其他维生素的良好来源,含量本来就少,损失了也没什么可惜的,还不如多吃点豆类、坚果和粗粮呢。

  至于牛奶中的钙,它是一种无机盐,怎么加热都不会变化。虽然在经过超高温加热,它的溶解状态可能会有一定的变化,但这也不会影响*的吸收。

  还有人说 “高温导致复原乳中的蛋白质变性”,这就完全是忽悠老百姓了。要知道,我们每天吃的任何一种熟食,其中的蛋白质都经过了充分的加热变性,比如鸡蛋、肉和豆制品,不变性几乎无法吃。

  而且,即使不加热,你吃的这些蛋白质食物,从进入口腔开始,就要被*自身的消化液(如唾液蛋白酶、胃酸)给变性掉,打散成氨基酸才能被*吸收。实际上,食物中的蛋白质主要是给*提供氨基酸,加热变性不仅不损失营养,反而还有助于*的消化吸收。所以,根本不用害怕蛋白质变性。

  说复原乳营养不如冰淇淋和雪糕的、是假牛奶的,更是混淆视听。

  总而言之,复原乳和巴氏奶、常温奶,这三者在营养方面的差异其实不大,并不用过于纠结该如何选择,对于消费来说,哪种方便就选哪种才是最佳选择。

  究竟还要不要喝复原乳

  很多人会说,鲜牛奶(即巴氏奶)更好喝。的确,巴氏奶在外观、风味、口感等方面的确会好一些,营养方面有一点点优势,但并没有想象那么大。

  实际上,我们平时在选购食品的时候,不能仅仅考虑“好处”,还需要考虑价格、安全性和便利性等问题。比如巴氏奶,在从奶场到餐桌的整个流程中需要全程冷链,这在不产奶地区,尤其是人口居住比较分散的农村地区,实现起来难度很大,成本也高得多。而且,一旦有些环节不能保障冷链,安全性就无法保障。在这方面,复原乳和常温奶就有自己的优势,它们不需要严格冷链也能较长时间地保存。

  不过,目前市场上可能有许多复原乳没有标注,还有很多冒充常温奶甚至巴氏奶来销售。这种行为是非法的,应该严肃追究严格处理。

  但复原乳并不是“劣质产品”,也不是“没有营养”的差等生,更不是假牛奶。只要它规范生产,规范标注,复原乳是可以给人们提供优质蛋白质和钙的,消费者可以放心选择。

  如果血管里长了根“爬山虎”,从大腿根一直“爬”到心肺,这多可怕?这不是科幻片的剧情,而是真实地发生在上蔡县吴女士身上。

  这根可怕的“爬山虎” ,是肿瘤。

  发现

  血管里长了根“爬山虎”

  45岁的吴女士是上蔡县齐海乡人,这两年总是被“怪病”困扰,莫名的胸闷难受,本以为是身体虚也没当回事。

  前阵子,她明显感觉到胸闷加重了,便去省胸科医院查个清楚。心脏彩超的结果出人意料:她心脏里有肿瘤,贯穿右心房、右心室和肺动脉,肿瘤“躲”在血管里,从下腔静脉到大腿根部的右侧髂静脉里都有它的“身影”。

  医院心血管二病区主任判断,这是平滑肌瘤,长度和位置极为罕见。

  经过仔细检查,吴女士的平滑肌瘤被确诊:起于右侧大腿根部的右侧髂静脉内,像“爬山虎”一样,在血管内向上生长,经过下腔静脉,穿过右心房,到达肺动脉。

  也就是说,这根“爬山虎”肿瘤,从大腿根一路穿越腹腔、胸腔,长到了肺部,影响了肺部的换气功能。

  治疗

  医生将肿瘤“连根拔起”

  跨越胸腔和腹腔的肿瘤,想切除可不容易。胸腔、腹腔各开了个口子,从中间截断,才把这个大家伙给拉了出来。

  专家介绍,这根“藤状”肿瘤总长度有40厘米,直径有10毫米,是实心的平滑肌瘤。

  专家说,当了30多年的医生,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肿瘤。在省胸科医院历史上,这样的病例也只是第二例,上一例出现在约10年前。据媒体报道,这样的病在全世界只有300多例。

  对于这条奇葩的藤状肿瘤的“起因”,徐宏耀分析有两种可能:一是之前从子宫里“蔓延”来的,二是单纯从髂动脉里“原生”的。

  “这个肿瘤至少长了四五年,才能长成这样的规模。” 徐宏耀说,如果不是这次“连根拔起”,可能会堵塞大血管,影响血液循环,引起呼吸困难,最终威胁生命。

  这种怪瘤,成因却没有医学定论,防不胜防怎么办?徐宏耀说,一旦出现身体不适,及早就诊,就可以把肿瘤扼杀在初级阶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