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男科 > 健康生活

10岁女孩每天低头玩手机 颈椎“折”了

10岁女孩每天低头玩手机 颈椎“折”了

  妈妈一声叫唤她猛一回头,“咔哒”一声脖子动不了了。

  台州女孩盈盈今年10岁,是家里的小公主,家人非常宠爱。

  那天在家,盈盈和往常一样低着头玩手机。也不知道玩了多久,妈妈削好水果,想叫盈盈来吃,结果一叫,就出事了。

  “当时我喊盈盈,她抬起头,猛地把头转过来,大概是想问我什么事。结果,就听到很响的‘咔哒’一声,盈盈就开始喊疼,哭了起来。”妈妈顿时慌了,她发现女儿的脖子僵在那边,一动也不能动,感觉就好像脖子“折”了一般。

  到附近医院一查,医生说盈盈是“颈椎曲度反曲”,而且还有一段脱位了。经过10多天的推拿按摩等保守疗法,情况反而更严重了。妈妈只得带着女儿,向医院骨伤科主任医生求助。

  “当时那个女孩的头颈向一侧扭转,稍微活动头部就直喊疼。”应医生说,经过拍片检查,盈盈的颈椎第一、二、三椎向前错位,“这么严重的颈椎病发生在这么小的孩子身上,这是我从医30多年来头一回碰到。”

  经过拍片检查,盈盈的颈椎第一、二、三椎向前错位。

  经过几天治疗,盈盈的病情基本恢复。跟大人一聊,应有荣问出了小女孩患上颈椎病的原因。

  “她妈妈说,女儿在家时一有空就爱拿大人的手机或iPad玩,经常一玩就一两个小时,头一直低着,动也不动的,非常着迷。”应医生说。

  为啥老让孩子玩手机呢?妈妈也很后悔。平时夫妻俩工作忙,很少有时间陪女儿玩,“她在玩手机的时候,会特别安静,为了让她不吵我们,只要她功课做完,一般都会默许她玩手机。”

  应有荣说,以前的人颈椎出现问题,多半是因为长期体力劳动压迫造成的。现在,则主要是因为低头玩手机,且患者有年轻化甚至年幼化的趋势。

  “人的颈椎就好像一根弹簧,你老是低着头,它就总保持一个姿势和曲度,时间久了,弹性就越来越弱,最后就不能还原了。”应有荣解释说。

  这种病前期也是有症状的,比如孩子经常性出现头晕、头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出现眩晕和恶心呕吐等,有可能就是颈椎病变的前兆,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

  而成年人患了颈椎病,治疗起来相对就会困难些,恢复也没有小孩子那么快。“颈椎病是一种慢性病,应早预防,主要还是靠平时养成好习惯。”

  应有荣推荐了一种“反向运动法”,可以有效预防颈椎病:如果你经常低头,那么尽量每隔20分钟到半小时,就把头往后侧相反方向仰几下,给脖子减减负。如果经常盯着电脑,建议每隔半小时左右转动脖子,不要一成不变地保持一个姿势太久。

  日前,梧州市卫生计生委发布手足口病预警信息,我市手足口病病例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并出现两例死亡病例。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家长应重视孩子的防疫保健,注意个人卫生和生活环境清洁卫生。

  据介绍,每年4月至7月是我市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期。当前,我市手足口病呈现高发态势,发病数明显上升,部分幼儿园和岑溪市的部分乡镇出现了聚集性疫情和暴发疫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主要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通过粪—口途径感染。目前监测显示,手足口病的优势病原体主要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其中EV71型容易引发重症甚至死亡。

  据了解,手足口病病人主要集中在五岁以下婴幼儿,其特点是发病急、传染性强,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或疱疹。

  目前,市卫生计生部门已部署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和防控指导,防控工作重点包括托幼机构落实晨检、病例监测、生活娱乐用品清洁消毒、环境通风消毒等措施。

  目前,手足口病治疗没有特效药,患者必须到医疗机构隔离治疗。不过,我国已研制成功抗EV71的手足口病疫苗,列入二类疫苗管理,按知情、同意、自费的原则接种。

  市民如需接种该疫苗,可到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预防接种点咨询。

  专家提醒,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前提,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勤洗手、常通风、喝开水、吃熟食、晒衣被”,孩子的餐具、玩具等要及时消毒。

  疫病流行期间,家长要注意不带或少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合,更要尽量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那么应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呢?

  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家长和儿童要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家庭要保持居室清洁、空气流通和勤晒衣被,尽量避免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家长及看护人员要帮助小朋友做好个人卫生,并保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提高抵抗力;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及时送医院进行规范诊治,根据医生建议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托幼机构、小学等儿童聚集场所,单位负责人若发现短时间内手足口病患儿增多迹象,要及时向辖区内疾控机构和教育部门报告。

  高峰季节如何预防

  传染病的传播传染源、 途径、易感人群。致病菌的侵袭力越强越容易感染;接触病菌的机会越多越易被感染,易感人群抵抗力下降容易被感染。所以预防传染病,家长要从这些方面着手。手足口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体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的飞沫)及被污染的毛巾、玩具等物品而感染。具体生活中我们怎样预防呢?

  1、减少接触感染的机会

  饭前便后、尤其是外出归来要用肥皂水或洗手液洗手,手脏时不揉眼睛、挖鼻孔,尤其是喜欢吃手的小朋友更要注意手的卫生。

  个人用品专用,携带外出后的玩具和用品注意清洁,公用的玩具要用消毒水擦拭消毒。

  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

  2、环境隔离与保护

  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洗衣勤晒被。

  高发季节尽量不要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到公共场所逗留,如游乐场、电影院、商场等。

  观察身边有无患病儿童,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减少被感染机会。

  3、保护孩子抵抗力

  传染病流行季节,保护好孩子抵抗力可以大大降低被感染的风险。注意孩子的营养和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引起孩子机体抵抗力下降。

  4、早期发现

  流行期间家长每天晨起或晚归时检查孩子的手心脚心、肛门周围处皮肤有无红疹,口腔有无疱疹,注意孩子的体温、精神状态的变化。

  5、重视成年人携带病毒感染孩子

  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会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外出归来和照护孩子时也要注意手的卫生,避免携带病毒传染给孩子。

  诊间家长提问最多的问题答疑

  1、手足口可以打预防针预防么?

  目前手足口病的疫苗孩子临床研发阶段,现阶段还没有此类疫苗疫苗普及。

  2、得了还会再得么?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多种,得过一次手足口病的孩子有可能因感染不同种肠道病毒或不同的血清型病毒而导致多次发病,所以临床上会遇到有的宝宝年年得,甚至一年的几次的也有。

  3、高峰季节可以吃药降低被感染的风险么?

  有的家长或托幼机构给孩子服用板蓝根或给孩子使用开喉剑/利巴韦林喷喉增加孩子抵抗力预防手足口病,这些是不靠谱的。因为这些不是疫苗,不会再体内产生预防疾病的抗体,毕竟又是药物,滥用不仅起不到预防手足口病的作用,反倒会给机体带来不良影响。

  4、孩子得了手足口要隔离多少天?

  手足口病的隔离期应该是从感染后的14天结束。通常潜伏期2-7天,所以一般隔离10天左右也就是说,从发现该病后的10天内,孩子都是传染源,要避免与其他易感人群接触,也不能上幼儿园,可以带宝宝到没有小朋友的地方进行户外活动,既能满足宝宝玩耍的需求,又能避免把病毒传染给别的孩子。有的家长没注意这方面,带着患病的孩子在小区公共游乐设施玩耍,造成小区内手足口的流行。

  医生提醒

  虽然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病,容易在群居儿童中广泛流行,但该病可防可治,不必引起恐慌。

  孩子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休息治疗。只要对症护理得当,随着身体免疫力的提高,自己可以把病毒清除掉。宝宝1~2 周可以自愈;由于目前还没有针对肠道病毒治疗手足口病的药物,所以治疗手足口病就只有尽力去缓解它表现出来的症状。

  少数重症患儿容易引起脑炎等并发症危及生命,要引起重视,尽早就医

  患病期间(隔离期内)避免接触其他儿童,避免到公共场所玩耍,以免传染其他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