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男科 > 健康生活

天津完成全国最大规模大肠癌筛查

天津完成全国最大规模大肠癌筛查

  1月7日从中国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专家组获悉,天津市利用3年时间完成了全国最大人群数量的大肠癌筛查工作。该市500万40岁~74岁目标人群中,有215万人参与了大肠癌高危因素问卷调查和便潜血检查,发现高危人群13万人,其中3.3万人接受了肠镜检查,发现大肠癌患者500余位、进展期结直肠腺瘤患者1500位、结直肠息肉患者1.03万位。

  中国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专家组副组长、大肠癌项目首席专家张苏展教授介绍,开展大肠癌筛查,是遏制我国居民大肠癌发病率迅速提高最有效的方式。

  2年~3年后,进展期结直肠腺瘤会逐渐演变成浸润型大肠癌,部分结直肠息肉会演变成癌症。通过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可以阻断疾病发展,对于降低大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2012年,天津市将大肠癌筛查工作纳入市政府20项民心工程,分年龄段为全市40岁~74岁居民开展大肠癌筛查。2012年筛查目标人群为60岁~74岁居民,2013年为50岁~60岁居民,2014年为40岁~50岁居民。

  凡经问卷调查和便潜血检查列为高危人群的居民,市人民医院等12家医疗单位为其提供免费肠镜检查。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天津市委市政府共投入项目经费3000余万元,共计5300多名卫生工作者投入此项工作。

  自2015年起,天津市将开展第二周期为期3年的大肠癌筛查工作。专家预计,经过两个周期的大肠癌筛查,天津市大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会有所下降。

  2014年全年各类粮食企业的粮食收购量7298亿斤,各地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促进种粮农民增收550亿元以上。1月8日,在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上,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晒出去年的粮食流通工作成绩单。

  当前,国际国内同时呈现粮食供给宽松态势,粮食库存消费比大幅提升。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2014年度世界谷物产量将达25.32亿吨,再创历史新高。国家统计局发布,2014年国内粮食产量6.07亿吨,为历史最高年产。

  在粮食贸易全球化、粮食购销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任正晓表示,国内粮食市场运行的各种矛盾交织累积,矛盾集中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粮食供求总量紧平衡与部分品种阶段性过剩的矛盾

  值得关注的是,粮食高产量、高收购量、高库存量“三高”叠加。特别是玉米连续增产和消费需求持续下降同步出现,产需走势逆向而行,阶段性过剩特征十分明显。稻米市场也呈现供大于求,销售不畅。

  二是,托市价格面临双重挤压与保护粮农利益的矛盾

  在会议上,任正晓举例说,目前,广东港每吨国产玉米、大米、小麦分别比同品种进口完税价高出750元、900元和500元左右,玉米价差甚至一度超过1000元,三大谷物品种配额外进口(缴纳65%关税)的价格逼近“天花板”。与此同时,国内粮食生产成本“地板”不断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