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男科 > 健康生活

小孩近视后眯着眼睛看 度数升得更快

小孩近视后眯着眼睛看 度数升得更快

  昨天是“全国爱眼日”。今年爱眼日的主题是“呵护眼睛从小做起”。国家教育部、卫生部最新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共有4亿多近视眼患者,近视发病率达33.3%。其中,青少年是近视的重灾区。医院最新数据显示,在眼科门诊每天平均300-500名患儿中,疑似近视的患儿占40%。

  聪聪今年5岁,上幼儿园大班,妈妈发现孩子已经看不清楚距离稍远的东西了。半年前,聪聪曾到医院眼科做检查,医生发现,聪聪双眼都是200度近视,应配眼镜。但是聪聪的父母担心,孩子这么小,戴眼镜会不会加深近视?于是,父母选择了按摩、针灸等方式给聪聪治疗近视。不过,就在上周,聪聪再次来到医院做检查时发现,近视度数在半年中又上升了100度。

  “如果再不配眼镜,聪聪的视力还将会下降。”医院眼科副主任说,一旦小孩发生了近视看不清楚东西时,就应尽快配眼镜。在日常的治疗中,有的学生和家长对戴眼镜有这样的误区:担心戴眼镜会使近视度数越来越深,还有的人怕一旦戴上眼镜就“取不下来”了。其实,一旦眼睛看不清楚物体,不戴眼镜的话,在用眼过程中极易视疲劳,从而引起度数持续加深。

  副主任还说,许多小孩当看不清物体时,喜欢半眯着眼睛去看,形成较为清晰的视觉质量,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长期眯眼看东西也极易引起视疲劳,同时使屈光状态改变,也会加深近视。需要提醒的是,配戴合适度数的眼镜对青少年视力发展至关重要,度数合适的眼镜能有效控制近视的发展。

  “有一个趋势值得家长关注。”副主任说,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和学前教育的广泛开展,不仅近视发病率攀升,而且低龄化和城乡差异现象突出。

  支招

  在生活中,怎样保护好小孩的双眼?副主任介绍了如下经验:

  1.要注意用眼卫生,让小孩的毛巾、手帕、脸盆和大人分开使用,以免染上急性结膜炎、沙眼等传染性眼病。此外还要教育小孩不用脏手揉眼睛。

  2.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视疲劳,用眼半个小时应该休息10分钟,休息时应尽量望远。

  3.保证每天充足的室外活动,阳光下玩耍是最好的预防近视的方法。

  4.读书写字时要保持正确姿势,且灯光要充足。

  5.尽量减少视频接触时间。

  6.走路或乘车时不要看书,因为那样容易引发视力疲劳,成为近视的一大诱因。

  医生提醒,入夏后,气温升高,空气湿度大,病原微生物容易生长繁殖,可能让食物变成“毒药”,一旦侵入肠胃,容易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甚至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或休克。

  吃隔夜青菜 5岁娃上吐下泻

  上周,家住金山的5岁男孩小铭(化名),突然上吐下泻。大便4次后,妈妈发现他浑身发烫,一测体温竟有38.6℃,赶紧送去省妇幼保健院。

  是什么伤了孩子的肠胃?在医生反复追问下,小铭的妈妈记起,当天早上,她赶着上班,没时间炒菜,就从冰箱里拿出前一天晚上剩下的菠菜,用微波炉加热1分钟后,母子俩一起吃了。妈妈挺纳闷,“我没事,他怎么拉肚子?”

  该院感染科主任张伯秋介绍,入夏后,每天都有三五个类似的小病患,大多是因为吃了隔夜饭菜。有的家庭,饭菜没吃完,家长连保鲜膜都没包,就直接连盘带菜塞进冰箱,再吃时又没热透。

  张主任介绍,夏天,剩菜剩饭长时间放置,容易产生亚硫酸盐等有害物质,即使高温加热,这些毒素也没法消除,可能导致胃酸、胃胀、头晕,严重的还可能导致恶心、呕吐、腹泻等。长期吃隔夜菜,还可能致癌。另外,隔夜饭菜易滋生细菌,如加热不彻底,也可能进入*而致病。

  节俭吃剩菜 不少老人中招

  “每次接诊患急性肠胃炎的老人,我都要问,‘吃剩饭了吗?吃剩菜了吗?’”省立医院急诊科主任王晓萍介绍,入夏后,急诊收治的急性肠胃炎患者,大多是老人。不少老人很节俭,舍不得倒掉剩菜,老人的肠胃本就不好,吃了变质的剩饭菜,更易腹泻。前些年,还曾有一个老人,因吃剩饭菜导致感染性休克,住院抢救多日。

  前不久,一位60多岁的林依姆,吃了一碗西红柿汤泡饭,一个多小时跑了4趟厕所,拉得手脚无力,浑身冒冷汗,只得到省立医院看病。她说,西红柿汤是前晚剩下的,她尝了一口,有点酸,还以为是西红柿的味道,就加热后泡着剩饭吃了。

  医生:冰箱不是“保险箱” 食物冷藏也生菌

  昨日,张伯秋主任提醒,烹调好的食物,室温存放不要超过2小时,剩下的饭菜最好别超过5小时,尤其是叶类蔬菜、海鲜、半生不熟的鸡蛋,最好别过夜。一些人喜欢用开水焯、醋拌、酒醉等方法加工海鲜,也可能残留霍乱弧菌、甲肝病毒等。

  “冰箱不是保险箱!”王晓萍主任表示,吃不完的饭菜可放进冰箱,但再吃之前一定要充分加热。不少家庭的冰箱没定期清洁,各类细菌(尤其是大肠杆菌)会在湿冷环境中滋生。取出冷藏食物,立即食用,细菌会入侵胃肠,引发“冰箱性胃肠炎”。因此,三个月左右,冰箱要做一次“大扫除”。

  王主任还提醒,夏天人们爱吃冷饮,这会稀释胃液,造成正常菌群紊乱,为致病菌的侵入创造条件,容易腹泻。她建议,最好与正餐间隔30分钟,再吃冷饮;大汗后,不要立即吃冷饮或凉食。

  出现腹泻等症状后怎么办?王主任说,一旦食物中毒,应停食可疑食品,轻微腹泻,如仅腹泻一次,可多喝淡盐水或口服补液,1到2天可痊愈;如又吐又泻,或一天腹泻3次以上、发热等,要尽快就医,不要自服药物治疗。

  营养专家:隔夜菜、外卖熟食 夏季尽量不吃

  夏天气温高,市民吃饭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昨日下午,海都记者也采访了福建省营养学会的相关专家。专家表示,夏季尽量不要吃隔夜菜、商家外卖的熟食。

  省营养学会的于主任说,食物放进冰箱冷藏,滋生的一些细菌,即使高温加热也很难杀死,建议老百姓不要吃隔夜菜。此外,夏天煮好的饭菜,在常温下如果摆放超过两小时,也不建议食用。

  他还提醒,夏季气温升高,市场上的海鲜也容易变质。市民在选购海鲜时,一定要注意鉴别是否新鲜,是否有异味。此外,不少市民喜欢购买商家制作好的凉拌熟食,回家食用。但这些熟食在制作好后,如果没有及时出售,也可能发生变质,肠胃敏感的市民,尤其是小孩,吃完容易生病,建议市民尽量不食用。

  链接

  因一顿剩饭 建瓯男子染重病

  去年9月,南平建瓯一名28岁男子,家中剩饭不舍倒掉,收在柜子里;第二天,他吃过剩饭后发高烧,几天后出现便血、无法排尿的症状。在当地治疗两三天,病情反而加重,被送到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竟被诊断感染了重症“出血热”。医生介绍,流行性出血热主要通过老鼠携带病毒的排泄物(如尿、粪、唾液等)传播。该男子回忆,家中老鼠猖獗,剩饭可能刚好被携带病毒的老鼠咬过,也沾染了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