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男科 > 健康生活

中医疗法不该为癌症患者的无奈选择

中医疗法不该为癌症患者的无奈选择

  继山东商报《新健康》推出中医肿瘤大讲堂后,陆续收到很多有着相同经历的患者来信,表述自己抗癌过程中的艰辛与困惑。我们“谈癌色变”,却也忽视它的存在,直到身体的红灯亮起才接受治疗,但往往为时已晚。发现、治疗肿瘤需从“普及知识”开始。

  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癌症患者在出现症状后,一般都会采用西医的方法进行诊断,一旦确诊,也就接着在西医的指导下开始进行治疗。西医治疗癌症的方法已经被人们广为了解,主要是外科手术切除、化学药物治疗和放射线治疗。其中每种疗法又分为很多细类,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外科手术会采用不同的术式,放化疗会使用不同的方案。运用西医的方法治疗癌症,往往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症状缓解、病灶缩小,对于一些早期的患者以及患有某种治疗难度相对较低的癌症病种的患者,甚至有可能实现临床治愈。

  然而对于大多数癌症患者来说,却往往没有那么幸运。由于癌症是一类全身性的疾病,局部的治疗手段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尽管手术切除肿瘤以后,会采用很多防止复发转移的措施,然而由于患者体内依然存在着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肿瘤的原地复发或者远处转移依然不可避免地出现在人们的面前。这时,很多患者及亲属还会比较认同这种局面的出现,感觉这是迟早会要发生的事情。于是,第二轮的治疗开始启动。原地复发的,往往会选择第二次手术,远处转移的,则会用多周期的化学药物和放射线治疗来阻止癌细胞的进一步扩散。我们知道,手术和放化疗都不可能无限制地反复进行。当患者已经没有手术机会也无法耐受放化疗的时候,则会被医院宣布失去治疗价值。

  这时,走投无路的患者及其亲属只能向其他的医学领域寻找生存的希望,很多人开始接受中医治疗。中西医本来就受不同的哲学思想指导,属于不同的医学体系。对于疾病的治疗思路与方法,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医治癌,采用整体的观念审视患者的病因病机,在进行严密分析的基础上实行辨证治疗。中医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提升患者的抗病能力,通过调整平衡、扶正祛邪等医学手段改变患者体内环境,消除恶性肿瘤的生存条件。大量的临床医学病例证明,中医治癌具有确切的疗效,特别是对于防止出现复发转移的远期疗效,更是其他治疗方法所无法比拟的。

  遗憾的是,很多癌症患者都是到了晚期甚至末期才选择接受中医中药的治疗。从我们医院收治的患者来看,大部分患者此时的整体状况已经很差甚至生命垂危,他们来我们医院求治之前,已经被用尽了各种治疗方法,都被宣布无效或者效果不理想。尽管中医中药治疗癌症确实具有显著的疗效,但是患者的病情已经发展到如此程度,我们也感到十分无奈。即便如此,还是通过中医中药的调整治疗,使众多的患者减少了痛苦,延长了生存时间,提高了生活质量。

  我们想,如果癌症患者能够早一些选择中医治疗或者是中医药参与的综合治疗,将会有更多的癌症患者实现高质量的长期生存。

  想到中医减重,就会令人联想到“穴位埋线”,但是,你知道吗?穴位埋线对于癌症末期患者来说,竟然还有止痛的妙处。根据中医临床实验观察,透过穴位埋线,癌症末期病人的疼痛感能有效减缓,进而减少吗啡用量,提高生活品质!此外,如减缓偏头痛、坐骨神经痛等,透过此方法也能得到改善。

  癌症末期的病人,有70-80%都承受着身体上的疼痛,所以疼痛的控制,是癌末病患临终前最影响生活品质的一个关键。

  肿瘤在癌症末期,会在身体里蔓延乱窜,全身各处的神经或器官都有可能被肿瘤压迫而出现局部疼痛感。或是因为化、放疗都有可能出现疼痛。目前安宁病房中对疼痛的缓解尚以吗啡药物为主,但副作用如便祕、呕吐、嗜睡等,让生活品质不尽理想。

  高雄天主教圣功医院中医部主任郭哲彰表示,中医有“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理论,要治疗身体的疼痛,应疏通经络,增加气血循环。

  一般会采取穴位针灸或是电针方式,来减轻癌末患者的疼痛,但是,止痛作用只能维持2至3个小时,而穴位埋线因会持续刺激穴位,所以止痛的疗效可以延长,直到线被身体吸收完毕才失去作用,相较之下是经济实惠的选择。例如羊肠线会于7-14天内被身体吸收,所以病患只需1-2星期再回诊埋线就可以了。

  穴位埋针 延长内生吗啡分泌止痛

  穴位埋针做法是将*可自然吸收的外科缝线,如羊肠线,埋入穴位中,让羊肠线对穴位产生持续刺激,能延长针灸的疗效。

  就止痛的作用来看,穴位刺激会让脑部自然分泌脑内啡,而脑内啡是一种内生性的吗啡,止痛效果和药物吗啡一样好。同时,穴位刺激也能够抑制神经对疼痛的敏感度,也就是说病患比较不会感到疼痛。

  癌症病痛 中西医齐心治疗

  穴位埋线是疏通经络的方法,中医会依照疼痛的部位,找相对应的经络,再比对西医感觉神经的位置,才下针治疗,配合西医疗程,相辅相成。郭哲彰表示,临床上观察到,癌末病人在施以穴位埋线止痛后,所需注射的吗啡量明显下降。

  1位患者原本疼痛指数高达7-8分,疼痛次数一天高达7次,吗啡剂量一天高达780mg。施以穴位埋线第7天后,疼痛指数减缓至5-6分,疼痛次数一天仅为一次,吗啡剂量下降至425-450mg,相对生活品质也提高了。

  郭哲彰指出,目前癌症病人的穴位埋线疗程尚以纾缓疼痛为主,未来仍有机会配合改善食欲、振奋精神的穴位进行埋线,提高生活品质。

  穴位埋针小叮咛

  癌症病人本身免疫力较弱,所以在施以埋线之前,穴位必需以75%酒精和碘酒做到三次消毒,才可进行扎针埋线,以免感染。埋线后的穴位也必须保持清洁、干燥,而可能出现局部痠痛或瘀青的现象,这都是正常的,不须惊慌。病患要避免太早按摩穴位,以防瘀血扩大或结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