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男科 > 健康生活

世界卫生组织称中国需加强自费疫苗监管

世界卫生组织称中国需加强自费疫苗监管

  2016年3月29日上午10时,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就近期问题疫苗事件召开记者会,再一次澄清,此次中国转售疫苗事件问题出在自费疫苗的分发环节,与中国疫苗的生产质量并无关联。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中国加强对自费疫苗的监管,并将部分二类疫苗划归到一类疫苗中进行管理。

  疫苗生产无问题,无需过度恐慌

  “中国父母可能会因为此次事件对疫苗系统失去信心,甚至减少其子女的常规免疫。”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沟通与对外关系高级顾问潘洁兰博士表示,疫苗是防止一系列致病和致死儿童疾病的唯一途径,拒绝接种可能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

  但实际上,中国的父母无需过度紧张。“此次问题仅出在疫苗供应链的环节中,中国的疫苗生产并没有问题。”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扩大免疫规划组组长兰斯医生告诉记者,世卫组织曾于2010年和2014年两次就中国疫苗监管系统开展深入独立的评估,结果均表明中国监管系统符合或超越世卫组织以及国际标准,因此对中国的所有国产疫苗都有信心。

  据了解,目前我国一类疫苗由政府的疾控中心系统从生产商分发到接种点,其可控温度的冷链系统已通过世卫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评估,并确认为高质量的冷链系统。然而,二类疫苗的配送并不通过该系统,此次暴露出来的问题正是出现在二类疫苗的配送和供应商。

  但值得庆幸的是,儿童接种过期或储存不当的疫苗致病可能性非常低,最大的后果是儿童将缺乏疫苗针对疾病的预防能力,可能在未来感染疾病,对其造成伤害。这种情况跟未接种疫苗的后果类似,但人们几乎不可能因为接种了这样的疫苗而患病。

  “中国的儿童与全球其他儿童一样,都需要疫苗的保护。”世卫组织表示,中国免疫规划目前可保护儿童免于患包括乙肝、脊髓灰质炎、麻疹等在内的12种传染性疾病,除极少数儿童因医学原因无法接种疫苗之外,所有的儿童都应该根据常规免疫程序来接种疫苗。

  自费疫苗需加强监管,建议部分纳入一类管理

  “中国所有疫苗的起点是一样的。”世卫组织数次强调,中国政府扩大免疫规划项目中免费向儿童提供的疫苗以及市场上销售的自费疫苗均在同一套严格监管机制中生产,能偶保证疫苗的生产安全、纯净和有效。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流通方面,一类疫苗与二类疫苗的差别明显。一类疫苗由国家疾控部门从生产商分发到接种点,流通环节少,管理严格,因此较少出现问题。而二类疫苗为市场化流通机制,接种点的疫苗来源既可以来自疾控部门,也可直接来自疫苗生产企业,也可来自于各级疫苗经营批发企业,从国家食药监总局查询到的信息可知,目前具有疫苗经营资格的企业已超过3万家。此次疫苗事件,正是利用了这一体系的漏洞。

  “实际上,自费市场流通的疫苗对于儿童健康也是至关重要的,例如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但由于价格等其他因素,很多家长选择不给孩子接种。”兰斯医生表示,部分疫苗仅在中国自费疫苗市场流通,世卫组织建议国家免疫规划能涵盖这些疫苗,既确保中国儿童受益于这些疫苗本身,又能将此类疫苗纳入严格管理的政府分发系统。

  “自费疫苗市场肯定会继续存在下去,但我们希望看到在其监管方面有进一步的完善。”世卫组织表示,此次疫苗转售事件说明中国需着力加强疫苗管理法规的全面实施,自费疫苗的分发应严格遵守与扩大免疫规划疫苗同样的严格标准,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日,这群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再次走进人们视野。长清有一名叫坤坤的6岁男孩,2岁半被确诊为自闭症。4年间,坤坤换过3家幼儿园,都是在上了一段时间后或被婉言劝阻继续上学,或被孩子家长联名上书抵制孩子入学……如今,坤坤已到了快要上小学的年纪,为孩子找一家既能正常上学又能康复的学校成了坤坤妈妈孟杰心头悬而未决的事情。

  日夜盼着孩子能叫声妈妈

  29日,记者见到了正在医院做康复的坤坤,妈妈孟杰正陪着他。经过4年断断续续康复训练,如今在坤坤面前叫他名字,他已会抬头和人对视,有时还会咧嘴笑。

  刚被确诊自闭症时,坤坤对外界的一切都毫无反应。有人叫他,他会低着头自言自语,说着别人听不懂的话,然后嘿嘿笑起来。“从两三岁开始发现有这个病之后,就很少说话,连声妈妈也不叫。”孟杰的语调带着哽咽。所有的这些,孟杰都默默接受了。然而慢慢地,孟杰发现坤坤的脾气越来越暴躁、也越来越喜欢伤害自己。孟杰清楚地记得,那天自己正在做饭,忽然听到屋里哐当一声,她飞快冲进屋去,发现坤坤像疯了一般用头撞门,在他的脚边是碎了一地的玻璃。

  从那之后,孟杰就辞掉工作,半步也不敢离开儿子。即使是这样,当坤坤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他依然会愤怒地大吼大叫,试图挣脱妈妈,然后疯狂捶打自己的头。

  从给坤坤看病到现在,家里已花了20多万。对于坤坤的现状,孟杰对未来没有打算也不敢有打算。

  希望能找家学校收留孩子

  转眼间,坤坤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在孟杰心里,她还是希望坤坤能像正常孩子一样接受教育。坤坤4岁时,孟杰终于给孩子找到一家幼儿园。作为保证,孟杰全程陪读、亲自照顾坤坤的日常饮食。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园方就委婉提出,是否能让坤坤办转园手续。

  孟杰又开始东奔西走,最终确定了另外一家。孟杰依然需要全程陪读,甚至签下近乎苛刻的保证书。然而,让孟杰没想到的是,即使做出这样的让步,孩子依然得不到一份正常的受教育权利。孟杰记得,那天她带着坤坤来到幼儿园时,被叫到了园长办公室。对方满带歉意地拿出一张白纸,上面是一份家长的联名上书。

  4年间,坤坤换了3家幼儿园,短的上了几天、最多的只上了一个月。自尊心的底线让初中学历的孟杰只能自己在家教坤坤。马上坤坤就要到了入学的年龄,孟杰多希望有所学校能收留坤坤这个特殊的学生,在康复过程中得到学习的机会。未来的路再难,她也要陪孩子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