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心理自救四法
“空巢老人”的孤独感不同于孤独生活本身,它是老年人认为自己被世人所拒绝,所遗忘,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与世人隔绝开来的主观心理感受,是与人交往的需要不能满足的结果。专家曾对13963名城市老人调查,发现40%的老人有孤独、压抑、心事无处诉说之感。老年人的这种心态,有人称之为“老年空巢孤独症”。面对“空巢”,有些老人感到孤独、寂寞,而有些老人却活得轻松、自得,这是为什么呢?心理学家认为,这主要与老人的性格特征有关。
首先,人际反应特质不同。不同的人际反应特质,造成了人们对人际交往需要的不同强度。有些老人交往的需要不是很强烈,不希望受到别人的干扰,虽然儿女离家或孤身一人,他们却没有孤独的痛苦。相反,有些人交往的需要较强,当面对空巢生活情境时,就较易体验到孤独感。
其次,气质类型不同。心理学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黏液质的老年人沉着冷静,情绪发生慢而弱,待人容易冷漠,内心不易外露;而抑郁质的老年人多愁善感,胆小孤僻。研究表明,气质类型属于抑郁质与黏液质的老年人容易孤独。
再有,自我评价不同。孤独的老年人往往自我评价低,在与人交往时总爱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比较,越比越泄气,便逐渐与人疏远了。
面对“空巢”感到孤独的老年人,该如何进行心理“自救”呢?
心理自救一:认知疗法。首先要看到子女“离巢”是家庭发展的必然趋势,子女成家立业,哺育自己的后代,是成熟、自立的标志,老年人应该为子女的离巢而感到高兴。
心理自救二:行为疗法。感到孤独时,可以制订一个计划,向自己布置不同难度的交往任务。开始时,交往任务可以简单一些,然后逐渐加强交往的难度。在交往过程中,要尊重别人的特点与习惯。一方面要善于帮助他人,从中赢得别人的尊重和真诚的友谊,另一方面,又要善于求助于人,通过别人的帮助,使自己的心情变得开朗。
心理自救三:婚姻疗法。少年夫妻老来伴,孩子离巢,老年夫妻应及时将情感转向老伴,以此填补因子女离巢而留下来的情感“真空”。如果是丧偶老人,可考虑再婚,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寄托。
心理自救四:生活疗法。子女离家建立新的生活空间后,老人还应继续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尽量增强两代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给他们适当的帮助。或条件许可时,在子女家轮流居住,以免独守空房。
以上主要是针对空巢老人心理自救四法进行了一个简单的相关介绍,希望通过上述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
男人的健康饮食男人需要健康,有时候饮食上的调理比服用任何药物都要强。 1/2瓣生蒜防肠癌 对爱胡吃海塞的男人来说,肠癌比较喜欢“
-
饭后吃冷饮容易消化不良很多人习惯饭后吃冷饮,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许多人更有这样的习惯,事实上饭后吃冷饮并不是一个好的健康生活习惯。 有研究显
-
夏天吃糯米好处多糯米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谷类食品,除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外,还含丰富的钙、磷、铁、维生素B1、B2等。中医认为,糯米性
-
几类食物常吃伤害大脑1. 过咸食物: 人体对食盐的生理需要极低,成人每天7克以下、儿童每天4克以下就足够了。常吃过咸食物会损伤动脉血管,影响脑
-
竹笋的营养价值及其食用方法竹笋是竹的嫩茎,它肉质细嫩,松脆可口,滋味鲜美.古往今来,它一直被视为菜中珍品,有"山珍"之誉,有"蔬菜第一品"美称。历代文人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