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妇产科 > 妇科 > 健康生活

夏秋之交应防病

夏秋之交应防病

立秋之后,天气由热转凉,是发病较多的时节,那么夏秋之交应预防哪些疾病的发生呢?

1.感冒:由于秋季气候忽热忽凉,是伤风感冒的多发季节。因此,要遵循“耐寒锻炼从初秋开始”的规律,注意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已感冒者可用连根葱烧豆腐吃,效果极佳。

2.气管炎:秋季是慢性气管炎的高发期。要针对气管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特点,积极配合治疗。秋季草枯叶落,空气中过敏物较多,这也是诱发气管炎的病因之一。故应避免与过敏因素接触。另外良好情绪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要改善居室环境,空气要流通新鲜,没有烟尘污染。

3.胃病复发:每到秋季,*受到冷空气的刺激,血液中的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自身的抵抗力和对气候适应性下降所致。此外,由于气候转凉,人们的食欲随之旺盛,使胃肠功能的负担加重,导致胃病的复发。此类病人除了注意保暖之外,应当进行体育锻炼,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减少发病机会,注意膳食合理,少吃多餐,定时定量,戒烟禁酒,以增强胃肠的适应力。

4.关节炎:时入秋季,一方面暑湿蒸腾,另一方面又寒意袭人,极易发生外寒内湿的关节痛症。因此患者应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大汗后不宜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冷水洗澡,有关节炎症病史者,可选食猪蹄炖海风藤、木瓜鸡蛋酒,可祛风通络、化湿止痛,还可用当归、鸡血藤、桂枝、杜仲等煎汤药浴,对防止关节痛发作有积极治疗作用。

5.秋雨病:秋天下雨,气压低,湿度大,可对人的血压、血沉、尿量等产生影响,使有些人出现沮丧、抑郁情绪。湿度大的天气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会大大增加*患伤寒、痢疾、各种消化系统及皮肤病的机会。克服秋雨天气对人的影响,一是加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二是根据天气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6.皮肤感染:秋季,皮肤易被病源寄生虫和蚊虫叮咬,出现红肿且奇痒,搔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出现脓疱疮(疹)等。所以,被蚊虫叮咬之后切不可抓搔,可涂抹风油精、清凉油消肿止痒。

非典患者一般经过3至5周的治疗后可痊愈出院。日前,解放军302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叶文华提醒已经治愈的非典患者,应该查查肺活量。

叶医生说,非典患者病愈的胸片及CT,只是一种形态上的证实,而肺部健康的恢复程序,还需检验肺活量的正常值。对于那些肺部因严重感染造成纤维化、出院2个月后仍有憋气、稍有运动便会自觉心慌的患者来说,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到专业定点医院呼吸科做一下肺活量检测,从而可以详细了解肺部的健康状况。虽然正常的健康人肺活量也存在差异,而且痊愈后非典患者肺活量的强弱也许不一定完全与患病有关,但是,做肺活量检测并非多余,而且检测后还应该遵从专业医生在就医及保健方面的指导。

春天风沙大,你有没有觉得眼睛干涩不舒服呢?这种不舒服的感觉统称干眼症,一般是由以下的原因所致——电脑电视终端综合症、用眼过度视力疲劳、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光顾药店,你会发现那里有不少缓解眼睛干涩的眼药水。专家指出:这些缓解眼部疲劳的药水具有类似护肤品对皮肤的保护作用,选购时还需要有些讲究。眼球胀痛办公头痛:提防电脑、电视“憋”坏眼睛C.V.S随着科技发展和生活节奏加快,电脑、电视越来越普及,在提高工作效率和娱乐的同时,也给我们增添了新烦恼:长时间操作电脑、玩电子游戏机或看电视,常会有眼睛疲劳、干涩、发痒、灼痛、畏光等问题出现,令办公室一族防不胜防。据北京同仁医院李志辉教授介绍,美国视学协会把由于近距离、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而出现的眼综合症,定义为电脑视频终端综合症(COMPUTERVISIONSYMDROME,简称C.V.S)。常见的症状有结膜充血发红,眼睛干、涩、痒、痛等症状,还时常伴有看远处模糊不清,阅读时字迹双行、串行,眼球胀痛并且头痛,甚至感到头晕、恶心等症状。由于电脑荧光屏由小荧光点组成,眼睛必须不断地调整焦距,以保证视物清晰,时间过长,眼肌就会过于疲劳。同时在注视荧光屏时,眨眼的次数会降低10%(从每分钟14次降到5次),减少了泪液的产出;而眼球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使水分蒸发过快,造成眼睛干涩不适,会造成干眼症,严重的甚至会损伤角膜。预防电脑终端综合症,首先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保持电脑屏幕跟眼睛的距离50~60厘米;配备专用的电脑椅,调整好座位高度和靠背角度;荧光屏的几何中心最好位于视平面以下,但在15度角以内;最重要的一点是一次使用电脑的持续时间不要太长,每隔50分钟休息10分钟。李教授特别强调定时休息的重要性,这是预防眼睛疲劳的最有效方法,最好每隔一小时左右站起来走一走,到窗口远望一会儿。不仅对眼睛有好处,对健康也大有益处。还可以滴一些可以使眼部保持润滑的眼药。对于驾驶、阅读等视力疲劳引起的眼睛不适,也可以用定时休息的办法来调节。(本报记者蒋泓江)干眼症,你不眨眼我就来干眼症又称干燥性角结膜炎,是指眼睛泪膜(覆盖在眼睛表面的一层无色透明的薄膜)发生病理性改变,角膜和结膜得不到正常湿润而出现的一系列眼部症状。主要表现有:双眼刺痛、干涩、异物感、眼痒、眼红、怕光、流泪等。这些症状如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引起角膜浑浊、溃疡,视力减弱等。有眼科专家统计:一般人眨眼的次数是每分钟15次,看书时眨眼次数减少,只有10次;电脑操作者比看书更专一,每分钟只眨眼4~5次;最投入、最目不转睛的是玩游戏机,每分钟只眨眼2~3次。平常分泌的泪液随着每次眨眼,在角膜和结膜前形成泪膜,湿润眼睛的角、结膜,并提供营养,防止细胞损伤。人的一生中,泪膜随眨眼运动反复更新,使眼部得以保持清洁,细菌不易存留。如眨眼运动减少75%,泪液的分泌就会大大减少,泪膜局部变薄,随后破裂,角膜将产生干燥斑。如果干燥斑长期存在,会使角膜受到损伤。所以说,眨眼是预防干眼病的最佳方法。此外,干眼症还与戴隐形眼镜、空气干燥、粉尘污染、过敏反应、使用镇静类药物等因素有关。虽然干眼症也会引起眼睛红肿等类似发炎的症状,但是这并非细菌感染而引起,不必使用含有抗生素的眼药,有润滑作用的眼药即可有效缓解症状。风沙尘土护眼莫忘北京春天干燥多风,不仅让人的皮肤觉得干干的,就是眼睛也容易感觉不舒服。春季护眼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有沙粒不慎进入眼中要处理得当,二是注意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北京复兴博爱眼科的侯主任介绍,春季多风,特别是近两年,风沙天气比较多,万一有沙粒进入眼中,切记不要用手去揉眼睛。最好是洗净双手,用食指和拇指轻轻拉起眼皮,刺激眼睛流泪,让泪水把沙粒冲出来。如果手边有眼药水,也可以滴几滴眼药水,用眼药水将沙粒冲出。另外,春暖花开,空气中花粉等致敏源增加,有人可能因过敏症引起眼睛干涩、发红、刺激流泪等不适,这是得了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得了这种病需要用抗过敏的眼药,如含有色氨酸钠、利奎芬等成分的眼药。不过,最关键的是避免接触过敏源物质。(江萍)眼药选购要领对于眼部干涩不适,眼部润滑剂可以缓解其症状。目前,药店里销售的这类眼药很多,据专家介绍,这类药物通常都含有玻璃酸钠(透明酯酸钠)、硫酸软骨素、尿囊素等滑润成分;甲基新斯的明有刺激兴奋的作用;有的还含有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如维生素A可以促进上皮细胞的恢复、维生素B6可以促进细胞生长等;还有的含有中药成分,如珍珠、冰片等等。从介质类型上分,有水溶剂、醇溶剂、高分子聚合物、凝胶剂四类,它们的润滑保持时间由短到长。另外还有一类含有萘唑啉、羟唑啉等有效成分的眼药水,这类药物有收缩血管的功效,可以快速消除眼部充血的症状。不过这种药如果长期使用对眼部的血液循环和营养运送不利,最好谨慎使用。但是,对眼部润滑剂不可盲目信任,这类药物的作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化妆品中的“护肤品”,如果对生活细节有追求,用了这类眼药之后的确能感到舒适。(本报记者蒋泓江)眼药使用小贴士1.眼药不能长期使用,有刺激反应(发红、疼痛、刺激感)时应该马上停用。2.眼药水开封后,要尽快使用。开封后的眼药水,通常一个月之后就不能再用了。3.佩戴着隐形眼镜的时候不要使用任何眼药,除非专业医生确认不会有不良反应。4.滴用眼药水的时候,药瓶的瓶口不要接触眼睑和睫毛,防止药水被污染。5.如果眼部严重红肿、分泌物增加,应该及时去医院请医生诊断,不要随意用药。6.通常认为眼药水是安全无害的,可以长期使用,但是按照用药原则,同一种药最多用1个月,最好每月换一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