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补要先识清“气血”进补的误区

进补要先识清“气血”进补的误区

传统医学中有气血的说法,看中医的时候也经常听到气血虚,需要进补,补气或是补血,或是食疗或是药补。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也经常进入进补的误区。

“气血”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血不足”、“气血亏损”、“气血二亏”等,中医在临床上讲,其实中国的西医在临床上也经常讲。医生在治疗病人后总经常讲:看你脸,气色好多了;有一段时间未见面的二个熟悉的人,见面后也会说;瞧,你最近气色多好呀。这里的“气色”二字中国人都知道是指“气血”。“气血”是健康或者是康复的标志。

下面谈一谈“气血”的误区

误区一:满面红光,不代表气血好。

在中医学中,人的正常生理面色表示*的气血津液的充盈与脏腑的正常。比如精气内含,容光外发,所以面部则显光明润泽,红黄隐隐。

而在临床上,或曰常生活中一些人,特别中年人如果红光满面,则就要查一查自已的血压了。

如果血压正常,就要再考虑是否肝火旺盛,易急燥,易发人,失眠,口干等一系列表现。

误区二:脸色好,气色好,也不等于“气血”正常,身体健康。

在中医学中,“气血”是“气”与“血”二个概念的组个。因气与血之间关系非常密切,不可分割,所以往往把气与血二个概念合在一起,成为“气血”这一词组。

在曰常生活中经常见到某人一直身体非常好,气色又好,但突然得暴病而亡。脸色好,气色好,气血正常,绝不能代表脏腑等无病,或者某一个器官有先天或后天的疾患。气血,在中医学里只是一个非常乏指的概念,但对某些疾患来说又是一个非常具体的概念,对治疗疾病起着主导的积极的治疗作用。

我在临床中碰到不少年青的、中年人,他们很健壮,很少有病,但因饮酒而产生胃出血,或脑溢血。所以我这里提醒气血方刚的青年人和那些自命健康,气血旺盛的中年人酒能“浮舟”,亦能“沉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