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进补之“因时进补” 食补药补篇

中医进补之“因时进补” 食补药补篇

中医进补,是预防和保健的一种中医防治疾病的方法,有人认为只宜在冬季进行,“冬季进补,春天打虎”的说法流传甚广。其实不是这样的,中医进补讲究“因时而异”。

冬季进补,确是*进补的很重要的一环。这主要是针对食补和药补而言的冲医认为,冬季是收藏季节,此季节进补容易为*所吸收。另外,冬季气候寒冷,而中药补品一般温性的较多,在冬季容易为*所接受。同时由于冬季气候的原因,*的各种活动相对减少,人的新陈代谢也相对缓慢,这种情况下进补,容易见到效果。所以,习惯上人们重视冬季进补,而容易忽视其他季节的进补。

其实,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特征的新陈代谢,是不论季节变化与否,都在一刻不停地进行的。因此,为了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进补不应当局限于一季一时,而应当顺应季节的变化,四季都能进行。有养生名言云:“智者之养生也,必须四时而适寒暑。”进补作为养生的重要内容,同样也应当顺应四时。一是要根据气候的特点,二是要注意季节对*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方法,才能够取得较好的补益效果。这也称为“因时制宜”。

【食补、药补】

1.春季的食补和药补 宜选择甘平的食物和药物以健脾和胃,保证机体对营养的吸收。健脾的目的主要是防止春天肝本过旺而克脾。根据五脏的原理.春季肝的活动较为旺盛.因此春天的补益就必须注意补养脾胃.正如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所说:“省酸增甘,以养脾气。”适当减少酸性食物,增加甜味食物。除了补养脾气以外,还要注意增加一些具有疏理肝气的食物和药物的进人.如大枣、胡萝卜、菠菜、马兰头、荠菜、芹菜、荸荠、菊花脑、枸杞子、菊花、党参、黄芪等。中成药可以选用香砂六君九、补中益气九、人参健脾丸等。

2.夏季的食补和药补 应选用清淡的食物和具有清心解暑的药物。在夏季,人的阳气旺盛,皮肤开泄,血脉充盈.出汗增多,容易表现出”夏气通心”的生理变化;夏季湿气较重.易于困脾,故夏季除了应选用清凉的食物,还要注意化湿健脾。所用的食物和药物不仅具有解暑的作用,同时还具有开胃增食、健脾助运的作用。这些食物包括玉米、意议仁、绿豆、西瓜、黄瓜、丝瓜、冬瓜、茄子等。药物包括西洋参、莲子、若香、地骨皮、金银花、茯苓等。补益的中成药可以服用参苓白术散、金银花露、薯蓣丸等。

3.秋季的食补和药补 要选用滋阴润燥、补养肺气的食物和药物。秋季气温渐凉,气候干燥。秋燥容易伤及人的肺脏,耗伤人的肺阴,使人出现口咽干燥,咳嗽少痰,大便秘结等症状,因此根据燥者润之,滋阴润肺的补养原则,采用具有甘润作用的食物和药物进行补益。选用的食物和药物包括梨、甘蔗、木耳、香蕉、蜂蜜、百合、天冬、麦冬、沙参、银耳等。

中成药可选用大补阴丸、六味地黄丸、麦味地黄龙等。

4.冬天的食补和药补 宜选用具有温阳补肾作用的食物和药物。冬季是收藏的季节,同时冬季气温较低,皮肤血脉收紧,容易出现阴寒盛,阳气衰的情况,因此要遵循温阳补肾,温而不散的原则进行补益。冬季进补可选用糯米、核桃仁、狗肉、桂圆、虾仁、黑豆、人参、鹿茸等进行补益。同时可选用金匾肾气丸、人参鹿茸丸等。

总之,四季的进补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按照不同季节,不同地区和不同体质等实际情况,正确把握进补的原则和方法,才能取得好的补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