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授称三四年内将能解决超级病菌

美国教授称三四年内将能解决超级病菌

超级病菌,最近一直挑战着人们的神经,这个医学难题,何时能攻克?昨日,来榕参加科协年会的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之一、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托马斯·斯泰茨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很有信心地表示,3~4年内将能解决超级病菌。

斯泰茨教授昨日在福建省农科院向我省青年科学工作者介绍了他获得诺奖的课题——核糖体结构和功能,已年逾古稀的他,在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时肢体语言依然十分丰富。

研究成果解释“超级病菌”成因

说起核糖体,大部分人肯定觉得太专业,不过,联系起近来在全球都闻名的“超级病菌”,那就非常好理解了。

斯泰茨教授和其他两名科学家坚持10多年纯化结晶各种细菌的核糖体,最终得到了高分辨率的核糖体晶体结构,为基于结构的合理化抗生素设计打下了坚实基础。斯泰茨教授告诉记者,超级病菌是一种新的基因,也属于他研究的范畴。斯泰茨教授利用高分辨的模型演示基因变异的过程,他说,超级病菌就是这样“炼成”的。

虽然很多报道都说,抗生素药物对超级病菌不起作用,但是斯泰茨教授很有信心地表示,已有科学家通过生化手段认清了超级病菌,再过3~4年,他所在的这个领域的科学家就能找到解决超级病菌的方法。

福州巧遇“同学” 连称福州是“福地”

对于想要当科学家的青年,斯泰茨教授建议说,先要找到能让自己兴奋起来的学科,而且要有一个好的研究氛围。在耶鲁大学,斯泰茨教授也带了好几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和美国留学生比起来,他认为中国学生需要更多与别人沟通,不要太沉默。“当然,福州的学生不存在这个问题。”他笑着说。因为昨天演讲后的沟通时间,斯泰茨教授和我省青年科学工作者进行了近1个小时的沟通。就连一位英语说得不好的学生提问,斯泰茨教授也劝他不要紧张,因为“我的中文更差”。

福州还给斯泰茨教授带来一个惊喜,记者告诉他,此次同来参加科协年会的1991年诺奖得主、来自德国的厄温·内尔教授曾于上世纪同一时间和他在德国哥廷根大学求学。听说此事,斯泰茨教授错愕了半天,然后连称福州真是他的“福地”,他一定要去见见他都未曾谋面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