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是“现象-状态医学”学科

中医学是“现象-状态医学”学科

自与中国固有的医学体系存在鲜明差异的欧美医学传入中国,西医、中医以及现代医学、传统医学的名称应运而生,似乎两个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地域、形成年代,就成为其区别要点,代表着学科性质和本质特征。其实,无论中医学还是西方医学,它们都是“以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为研究内容的科学”,统属于医学科学范畴之下。但是,由于它们分别把握着*生理、病理的不同物质层面,有各自的具体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所以,又是医学科学中的两个不同性质的学科。西方医学为结构-功能医学学科,中医学为现象-状态医学学科。把中医学从医学整体中分化出来,形成现象-状态医学,将深化中医学的认识,促使其按自身规律向成熟的学科形态发展。

一、判定中医学为现象-状态医学学科的依据

学科一词在英语词典中对应于subject,是指学问或知识的一个分支,而这个知识的分支具有系统性和组织性。在《科学认识论》中是根据三条标准判定科学学科成立的:一是具有确定的研究对象,二是具有特色的科学方法和工具,三是有研究方向明确的科学家专业队伍及相应的学术机构、出版刊物和教育设施等。由此可以推及判定中医学为现象-状态医学学科的具体依据是:

(一)具有确定的研究对象——*生理、病理现象及其所反映的生命状态

任何科学学科都有自己明确的研究对象。中国古代的自然科学溶于自然哲学之中,以笼统、直观的自然界为其研究的模糊对象,从中不能区分出明确、具体的研究对象,因而就划分不出类属性质明确的科学学科。然而,不同的研究对象,会带来不同的研究内容,从而形成不同的科学学科。例如,用物理学规律去研究各个物质层次就形成天体物理学、宏观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分子物理学、原子物理学、核物理学和基本粒子物理学等。*是一个复杂的生命体,存在不同的物质层面,具有多种运动形式。随着对*生命活动的认识、研究的深入,已经不能再把所有的医学科学笼统定格于以“*”为研究对象的思维框架中。目前,对*的研究,从各自把握的物质层面来分类,有基因-遗传、结构-功能、现象-状态的不同。中医学的认识活动是以研究*生命活动的生理、病理现象为切入点把握生命活动的状态,不是对*进行解剖,研究脏腑、组织器官、细胞、dna等的形态及结构,并以此把握其功能的。因此,中医学的研究对象是*生命活动的现象及其所反映的生命状态。

中医学擅长于对“象”的观察和利用,望、闻、问、切及四诊合参,充分地启用了感知系统的潜能,捕捉生命活动的外在征象,并据此发现、总结生命活动、疾病变化时机体所处状态间的关系。对药物所具有的四气、五味、功效及方剂疗效的确认,也都是通过观察*服药后现于外的征象来概括和证实的。通过对现象的观察、辨认、分类,形成概念,进而判断、推理机体所处的状态。以心为例,通过这种方式所把握的正常*的生命状态是心主血脉、心藏神、在体为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与小肠相合、在志为喜、主汗液及与其它四脏的关系等,即藏象的内容;把握的病理状态,是心气虚损、心血不足、心火上炎、心血瘀阻等反映疾病某—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关系的证候的内容。

所谓状态是“指物质系统所处的状况,物质系统的状态由一组物理量来表征。如质点的机械运动状态由质点的位置和动量来表征;由一定量气体组成的系统的热学状态由系统的温度、压强和体积来描述”。那么,中医学通过现象所把握的状态是什么呢?是*这个复杂生命巨系统在一个时间段的生理、病理状况,生理现象把握的是藏象,病理现象把握的是证候。如果脱离中医文化语境,用西方医学的科学文化术语转换,中医学所把握的病理状态可以是某—组织结构及功能改变,或者是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紊乱,也可以是基因表达改变,甚或是以上几种改变的交织状态,因为以*不同物质层面为研究对象的不同的医学学科的研究成果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只是部分重叠。

可见,研究征象(现象)把握机体状态是中医学整个认知活动中所把握的物质层面。因此,*生命过程中的生理、病理现象与机体所处状态的关系就是中医学的具体研究对象。而西方医学主要把握的是*的组织结构及其功能的物质层面。

(二)具有独特的科学方法——司外揣内

大凡科学学科,都包含着一定的共同的科学方法和工具;不同的科学学科,又有各具特色的方法和工具。以这些共同的和各具特色的科学方法、工具为依据,就可以划分出不同类别的科学学科,判定中医学为现象-状态医学学科的科学方法是“司外揣内”。司外揣内是中医学在研究*的现象-状态层面的生命规律时所采用的独特的研究方法,是通过对现象的观察、辨认形成感性认识,发现并归纳生命状态的本质属性与外在现象的固定联系,形成概念,并由此展开判断、推理,推测出未知的生命状态,完成由现象把握本质、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三)具有研究方向明确的科学家专业队伍和相应的学术机构、出版刊物及教育设施

科学家专业队伍,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西方哲学中所说的“科学共同体”,它是科学家从事科学活动而结合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集团。这个集团有着自己特定的规范和价值,使科学共同体进行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理论和科学学科的“生产”,“科学事业就是出这样一些共同体所分别承担并推向前进的”。中医学的科学家专业队伍的雏形,据《周礼·天官》记载,当时的宫廷医生已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等专职医生,就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共同体”,开始了学科知识的生产活动。到目前为止,中医专业队伍已发展成为数十万人的“科学共同体”。现代中医学还设立有众多的科研机构、科学学会以及出版大量的不同级别的学术刊物,并且纳入到了高等教育体系。

将中医理论发展为现象-状态医学学科,是中医学的科学认识活动沿着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理论向科学学科深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现象-状态医学的概念及学科属性

定义:现象-状态医学,是指通过研究*生理、病理及治疗用药过程中反映于外在的现象,把握生命和疾病所处的状态,来防治疾病、增进健康和延长寿命的医学科学学科。

研究对象:*的生理、病理现象及其所反映的生命状态,

研究内容:

1.筛选、规范、系统化*生命活动的生理、病理及治疗用药过程中的现象,形成能准确反映生命、疾病本质状态的现象群。并将规范后的反映一定本质状态的现象群应用于临床实践,进行检验、证实,以提高其反映生命本质的必然性。此外,还要着重研究在现象的运动变化中把握生命和疾病的本质。

2.揭示现象所反映状态的本质及现象与状态间的内在联系。解放思想,充分利用和开发现代科技手段、工具,揭示、证实藏象、证候所反映的生命状态,为中医理论寻找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

3.开辟中医理论的“形式理性”研究领域。所谓“形式理性”是指科学理论的逻辑规律、结构或形式,为科学辩护提供陈述形式。科学命题应当用合乎逻辑的形式或结构体系把其中所有的陈述组织起来。中医理论是有逻辑规律的,不过它不同于西方的形式逻辑体系,是中国人特有的具有辩证性质的类比逻辑,但我们一直未加以整理,这是需要研究、总结和补充上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