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的“三理”养生说
我国古代中医保健养生侧重生理养生;近代主要讲生理和心理养生;当代则特别强调生理、心理和哲理养生“三理”养生反映中医养生不同层次3种效应观
第层是生理养生古养生注重四道:是动养之道就是适度锻炼可活动筋骨疏通气血;二是静养之道就是适当休息可减少消耗怡神健体;三是食养之道就是均衡营养可使饮食有节二便通畅;四是居养之道就是起居有常可使精神愉快、情绪安定守此四者如能“不妄作劳”、慎房事、节情欲、避外邪、重内调、辅以必要自我保健和药物治疗则可以健康长寿度百岁乃去今天看来种单纯生理养生可说是浅层次保健养生
第二层是心理养生是调摄情志二要修养德行因为情志活动和道德修养对身心健康关系极大
所谓“情志”就是中医所说“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精神因素是受外环境各种刺激所引起反映既是生理反映也是心理反映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疾病但过激烈或持久或自身过敏感都会导致疾病如喜伤心、思伤脾怒伤肝悲忧伤肺惊恐伤肾所以要重视调摄情志而调摄情志最重要是“情贵中和”“莫大忧愁莫大哀思”保持心境平和内则七情无扰真气内存五脏六腑气血调和流通;外则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无机可乘邪不可干使身体内外调和从而达到百病不生是保健养生内因素
所谓“德行”就是道德行为孔说“仁者寿”“有大德必得其寿”;荀说:“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唐代大医药学家孙思邈《千金要方》中写道:“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年”“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所以说调摄情志修养德行是保健养生统摄全局第大法种心理养生可以说是深层次保健养生
第三层是哲理养生所谓“哲理”养生主要是要掌握对立统规律和一分为二观点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王夫之“六然”、“四看”保健养生观就是符合一观点
所谓“六然”就是“自处超然”超凡脱俗超然达观;“处蔼然”与为善和蔼相亲;“无事澄然”澄然明志宁静致远;“处事断然”不优柔寡断;“得意淡然”不居功自傲忘其所以;“失意泰然”不灰心丧志轻装奋进所谓“四看”就是“大事难事看担当”能担当得起;“逆境顺境看襟怀”能承受得;“临喜临怒看涵养”能宠辱不惊;“群行群止看识见”能去留无意样才能做到“知足不辱”“知止不耻”当行则行当止则止王夫之一生是艰难困苦、颠沛流离中生活能够活到74岁与安贫乐学、着作等身、保持高尚民族气节和清白政治操守以及晚年重视哲理养生而得到精神慰藉是分不开种哲理养生可说是达到高层次保健养生境界
上述“三理”养生其重点、方法会有生理、心理、哲理和浅、深、高三层次不同但其基本方法并不矛盾而其效应和最终目都是为增强自身健康延年益寿故有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之妙
-
痛风怎样缓解疼痛?护理措施要了解痛风患者会出现剧烈的疼痛感,并且会出现关节肿胀的问题,尽量将患肢抬高能有效缓解疼痛,可以通过热敷的方式来缓解疼痛,如果出
-
延缓衰老中医推荐这6个方法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也就会逐渐的变老,这些是很正常的现象,因此有很多的人是比较在意养生的问题的,尤其是会选择一些好的办法和药
-
中医详解亚健康的五大类型?人们也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多关注这些对自己的健康也是有很大好处的,特别是一些亚健康时刻会影响着一部分人群,因此大
-
中药一定要趁热喝吗?往出现一些疾病的时候不少的人会选择中医方法来进行治疗,因为有一部分毛病选择中医来进行处理是比较合适且见效快的,因此我们大
-
上火怎么办中医按摩也能治上火?上火是生活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而这样病的出现往往是在天气干燥的时候容易引起,因此当出现上火的症状后大家也要尽早的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