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如何定义“气”?
中医理论是如何定义“气”的呢?中医学中的"气"与"血"及"津液",、是构成*和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一时一刻都不能离开它。中医学中的"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气”一方面是指*的营养物质;另一方面是指由这些物质通过脏腑所产生的功能活动。因此,生理上的“气”有物质与功能两种含义。
气、血、津液,是*脏腑等组织器官生理活动的产物(即是由脏腑生理活动而产生的),同时又是这些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如果这类物质不足,脏腑功能就低下,身体就处于衰弱状态。
有人问:能不能看到“气”,或感觉到它的存在呢?
1 用嘴吹气,面前的灰尘,纸片被吹动。提重物用的是“气”,举重用的是“气”。身体好的人力气大,身体弱的人没力气。这是气的推动作用。
2 脏腑功能活动靠的是“气”,身体好的人,脏腑功能活动正常或活跃,吃的多,精力旺盛,有用不完得劲。“气虚”的人,病病歪歪的,吃不下,睡不着。没力气,不想干活,抗病能力低下,容易患病。这是“气”的“推动”和“防御”作用。
3 “气”有“温煦”作用。年轻人或身体好的人,除力气大以外,火力大,不怕冷,抵抗力强,不得病。老年人或“气虚”(气不足)的人,怕冷,经常感觉手脚不温,因此穿的多,怕风,怕寒,适应能力差,抵抗力低下,易得病。
4 气有“固摄”作用。老年人和体弱、气虚的人,动动就出汗,夜尿频多,甚则有流涎,遗尿,脱肛,胃下垂,子宫脱垂,二便失禁等。
5 气有“气化”作用,吃了食物,喝了水,依靠是气的“气化”作用。经过脾胃的运化,转化为能被*吸收的精微物质,即气、血、津液,以维持*的一切活动。经过代谢(气化作用)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6 “气”指*的营养物质,是具有营养作用的物质。
所以有这口气,是活人;没这口气,人就死了!可见,气对人的重要性。是构成*和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一时一刻都不能离开它,一时一刻都不能离开它,我们必须爱护它!
推荐阅读:
-
风湿病康复要注意什么?风湿病的患者要经常做按摩,能有效缓解风湿关节炎的疼痛感,能促进血液循环的有效环节关节的活动性,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能够增
-
中医上说民间“九九”是什么呢天文专家介绍说,“九九”是我国北方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更为适用的一种杂节气。它从冬至那一天开始算起,进入“数九”,俗称“
-
脾虚的5个症状是什么呢脾虚是中医的一个术语,你了解过自己的身体器官吗?小编今天就为你讲解有关脾的知识。脾的功能是消化饮食,把饮食的精华运输全身
-
寒性体质的人如何通过中医治疗呢很多人经常会手脚冰冷,为啥会这样,其他人为啥么事呢?人类的体质有多种,如寒性体质,热性体质,平和体质等,他可能是寒性体质
-
刮痧可以刮哪些部位吧你了解自己的脾脏吗?你知道他的功能作用是什么吗?脾脏是人体中最大的淋巴器官,承担着过滤和储存血液的作用。这用重要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