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壮医治病的常用方法

趣谈!壮医治病的常用方法

我们经常说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壮族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医学文化,为壮族民众的生存繁衍和健康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壮族民间治病法。

避秽消毒法:

壮医外科,尤重消毒。其法是选用橘柚、黄皮、苦楝、香樟、乌柏、枫叶及金银藤等。加水煎沸,用以蒸煮医具,医者盥手,并冲洗病人患部、伤口,壮语称为“祛秽”。病人患部、术者之手及医具,一经祛秽,不许再跟外物接触。过去被讥为迷信,实为壮医外科重视严格消毒之秘法。

隔离更衣法:

壮族风俗,于时疫流行,染病之家常谢绝串门,各村之间暂不交往,非着眼一家一户,实寓于群体隔离。又如壮人远归,常止于村舍外甚至数里之遥,待家人提篮装衣服往迎,将换下衣物或蒸或煮,用意在于祛除浊秽,消沙虱毒。

灯花灸:

壮医对小儿急慢惊风、腮腺炎、咳喘、食滞、泄泻等症,常用灯花灸。此法常用于儿科,按不同病症选灸治部位,施术时用灯心草或麻线蘸油少许,点火,迅速点灸穴位,啪啪有声,由于施术方便,且有成效,亦为壮族民间医生所喜用。

挑针疗法:

目前壮医施行挑针疗法,在背身等处,选区域内皮部特异点进行挑治,效用颇著。此法古代壮医称为挑沙毒或挑草子。据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卒中沙虱毒方等六十六:见岭南人初有此症,即以茅叶刮去,及小伤皮则为佳;并谓已深者,用针挑取。

草药熏洗法:

广西出产一千多种生草药,壮族民间大部分都有煎水洗浴治疗或蒸熏治疗。凡外感病、内伤症、风湿症、麻痹症、急痧症,壮医常采用多种草药组合,煎水洗浴或熏蒸。因外用药禁忌较少,取其药多力雄,熏洗后常能一身轻松,诸症缓解向愈。

佩药法:

壮医常选用草本根类药或香辛透窜性药,用丝线串系,给病人佩挂于颈项或戴于手腕。体弱多病的儿童、妇女及老年病人,多用佩药法,亦获良效。

陶针疗法:

为古代壮医传统医疗技术,其法取陶瓷片洗净轻击成锋,消毒备用。轻刺手法轻扬,一刺即去,宜于虚症;重刺手法重着,下针略顿,宜于实症;平刺轻重适度,补泻均宜。陶针疗法有着取材方便,便利效捷等特点,仍在壮族民间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