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气五味”是指什么?
我们经常会看到关于中医“四气五味”,那么中医中的四气五味是指什么呢?下面看看专家的介绍吧。
四气和五味,简称气味,是药性理论的主要内容。历代本草中都首先标明药物的气和味。
㈠四气
四气是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古时也称四性。它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应的。其中寒凉与温热是本质不同、互相对立的两大药性;而温与热、寒与凉则是本质相同、程度有别的同一药性,温次于热,凉次于寒。
药物的四气是与疾病的寒热属性相对而言的,是由药物的治疗作用所决定的。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在治则方面,《神农本草经》云:"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素问》云:"寒以热之,热以寒之。"这是基本的用药规律。
此外,有一些平性药,是指药寒、热之性不甚显著,作用和缓的药物。其中也有微寒、微温的,但仍未越出四气范围。
㈡五味
五味,就是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药味,代表着药物不同的功效和应用,是药物功用的重要标志。另有些药物具有淡味或涩味,因都分属于五味之中,所以仍然称为五味。
五味的确定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与实际口尝感觉有关,二是药物临床应用的归纳和总结。所以,五味上升为药性理论来认识,已远远超出了味觉的概念,而是与药物功效应用密切相关。因此,本草书籍中记载的味,有时与实际口感味道并不相符。
不同的味有不同的作用,味相同的药物,其作用也有相近或共同之处。其作用如下:
辛 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常用治表证或气血阻滞证。
甘 有补益、和中、缓急等作用。常用治虚证,并缓和拘急疼痛,调和药性,解药食毒。
酸 有收敛、固涩作用。多用于治疗虚汗、泄泻等证。
苦 有泄和燥作用。泄,包括通泄,如大黄,适用于热结便秘;降泄,如杏仁适用于肺气上逆的喘咳;清泄,如栀子,适用于热盛心烦等证。燥,即燥湿,用于湿证,有苦寒燥湿热、苦温燥寒湿之分。还有苦能坚阴之说。
咸 有软坚散结和泻下作用。多用于瘰疬、瘿瘤、痰核、癥瘕等证。
淡 有渗湿、利尿作用。多用治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
女人气血不足怎么办?3个妙招让你气血充足女人气血不足会出现手脚冰凉的现象,并且会有腰膝酸软的情况,红豆和红枣具有调理气血的作用,气血不足可以食疗调养,多吃些调理
-
哪些中西药不能同时服用 你知道吗我们都知道,有些疾病是需要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但是我们也要知道,有些中药和西药是不能同时服用的,下面我们来看看,到底是哪些
-
怎么延缓衰老 小跑健脑 下蹲强心怎么延缓衰老呢?我们的机体就像是一台机器,是有若干的零部件组成的,也就是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当然随着年龄的增加,不断的使
-
怎么净化血液 八种食材来助力血液是身体健康的源泉,把营养物质疏送到身体的各个组织与器官,维持生命的健康。如果身体的血液出现了问题,那么身体的健康就会
-
怎么缓解久坐的危害我们都知道久坐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比如会伤害心脏的健康,伤害腰椎的健康,伤害肾脏的健康等等,那么怎么缓解久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