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预防心血管疾病发作或引发肺水肿静脉炎
本报记者 田野
立冬后,北京各大医院门诊患者一下子多了起来,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纷纷要求输些疏通血管的药物,以预防心脑血管病发作。据记者了解,这种“有病治病,没病防病”的输液风已经刮了10多年。这种方法真的管用吗?
“秋冬季确实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期,但靠这种预防性输液的办法来预防并没有科学依据。”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告诉《生命时报》记者,目前老年人预防性输液主要是输一些活血化淤、降低血黏度、抗自由基及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这些药物的确能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但它们只有治疗作用,没有预防作用,不能想输就输。更严重的是,有些老年人往往一输就是好几天,可能增加院内感染,以及药物过敏的风险,还可能引起发热、肺水肿、静脉炎或空气栓塞等并发症。
“一般来说,老人输的扩张血管的药物,半衰期(也就是失效期)只有三四个小时,不像很多人想像的那样,输一次液就能保证几个月不发病。”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孙忠实教授解释说,每种药物的半衰期都不同,短的不到两个小时,长的能达到十一二个小时。像青霉素的半衰期只有两个小时,三硝酸甘油酯只有半小时,所以这类药经常要输上至少一个小时,有的一天还要输三四次。这样一来,增加病人的经费支出不说,无形中也就增加了注射的感染风险。“从这个角度考虑,即使真要输液,也应尽量选择长效制剂,以抗感染的药物为例,最好选择阿奇霉素,而不是红霉素。因为前者一天输一次就可以,后者一天则要输两三次。”
最后,能不输液尽量别输液。孙忠实告诉记者,世界卫生组织官员曾指出,中国人过于迷信静脉点滴,其实有70%的中国人不需要输液。国际上公认的用药方针是,能口服的不采用肌肉注射,能肌注的就不输液。在无法采用口服和肌注时,才应选择输液。洪昭光建议,如果患了普通的感冒发烧,先别急着输液,多采用一些能调动身体体抗力的“疗法”,如多喝热水、多休息、注意保暖、饮食清淡等,靠身体自然康复。如果无法通过这些方法缓解,也要由医生来决定是否用药或输液。
-
女人气血不足怎么办?3个妙招让你气血充足女人气血不足会出现手脚冰凉的现象,并且会有腰膝酸软的情况,红豆和红枣具有调理气血的作用,气血不足可以食疗调养,多吃些调理
-
哪些中西药不能同时服用 你知道吗我们都知道,有些疾病是需要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但是我们也要知道,有些中药和西药是不能同时服用的,下面我们来看看,到底是哪些
-
怎么延缓衰老 小跑健脑 下蹲强心怎么延缓衰老呢?我们的机体就像是一台机器,是有若干的零部件组成的,也就是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当然随着年龄的增加,不断的使
-
怎么净化血液 八种食材来助力血液是身体健康的源泉,把营养物质疏送到身体的各个组织与器官,维持生命的健康。如果身体的血液出现了问题,那么身体的健康就会
-
怎么缓解久坐的危害我们都知道久坐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比如会伤害心脏的健康,伤害腰椎的健康,伤害肾脏的健康等等,那么怎么缓解久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