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中药方及典型病例
中医辨证治疗月经失调疗效满意,下面分别阐述中医辩证治疗月经不调的中药方及典型病例。
1.脾肾气虚型。
主证:月经周期紊乱,或先期而至,或后期未来,或先后无定,经期延长,经量多,经色淡,质稀薄,面色白,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小腹冷坠,纳呆便溏,夜尿多。舌质淡胖有齿印,苔白,脉细无力,尺脉弱。
治法:健脾补肾,益气调经。
方药:举元煎合归肾丸加减。
党参20 克,黄芪20 克,白术15 克,炙甘草6 克,熟地20 克,川续断15 克,补骨脂15 克,菟丝子20 克,艾叶10 克,首乌30 克,当归12 克。
方解:本方用党参、黄芪、白术健脾益气,熟地、补骨脂、菟丝子、川续断补肾,艾叶温经止血调经,首乌、当归养血调经,炙甘草调和诸药。
加减法:正值经期量多,去当归,加阿胶12 克(另溶)、乌贼骨12 克、金樱子30 克、艾叶用炭以止血。经期延长,日久不断,加炒蒲黄10 克、益母草30 克以祛瘀止血。纳呆食少,加淮山药20 克、砂仁9 克(后下)、陈皮6 克以行气健脾胃。若月经后期未至加巴戟9 克、牛膝12 克、鸡血藤30克、川芎10 克以通经。
典型病例
陈XX,女,46 岁,干部,门诊号095175。患者近一年月经紊乱,18~20 天一潮,历8~10 天干净,用卫生巾5~6 包,今正值经期第2天,经量多,色淡红,时挟血块,面色白,神疲乏力,头晕,腰酸痛,无腹痛,口淡,纳呆,夜尿多,大便烂,舌质淡胖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诊为月经失调,中医证属脾肾气虚型,拟方:党参30 克,黄芪30 克,白术15 克,炙甘草6 克,首乌30 克,阿胶15 克(另溶),补骨脂15 克,川续断15 克,金樱子30 克,艾叶10 克。每日1 剂,复煎再服。用药两天,阴道流血减少,上方加乌贼骨15 克,用药7 天月经干净,经净后上方去阿胶、艾叶、乌贼骨、金樱子,加菟丝子15 克,茯苓15 克,当归9 克,经潮时守原方,共治疗3 个月,月经基本恢复正常。
-
女人气血不足怎么办?3个妙招让你气血充足女人气血不足会出现手脚冰凉的现象,并且会有腰膝酸软的情况,红豆和红枣具有调理气血的作用,气血不足可以食疗调养,多吃些调理
-
哪些中西药不能同时服用 你知道吗我们都知道,有些疾病是需要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但是我们也要知道,有些中药和西药是不能同时服用的,下面我们来看看,到底是哪些
-
怎么延缓衰老 小跑健脑 下蹲强心怎么延缓衰老呢?我们的机体就像是一台机器,是有若干的零部件组成的,也就是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当然随着年龄的增加,不断的使
-
怎么净化血液 八种食材来助力血液是身体健康的源泉,把营养物质疏送到身体的各个组织与器官,维持生命的健康。如果身体的血液出现了问题,那么身体的健康就会
-
怎么缓解久坐的危害我们都知道久坐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比如会伤害心脏的健康,伤害腰椎的健康,伤害肾脏的健康等等,那么怎么缓解久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