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液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过多出汗影响健康

汗液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过多出汗影响健康

出汗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比如天气热,运动之后我们都会出汗,但是如果出汗过多的话,那么很可能是疾病的表现哦。那么出汗多是怎么回事呢?专家介绍出汗异常可能是一些疾病的表现,出汗的位置也能预示我们的健康状况。下面寻医问药中医为大家介绍一下汗液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汗与健康存在着很大的联系

例如,有些人偶感风寒,总是喝完姜汤后卧床,盖上被子,一旦出了汗,病就基本上好了。这是因为着凉感冒的人,汗腺受寒而阻,不能以出汗方式散热,导致体温升高;喝汤盖被后,汗腺因受热而舒张,从而排出汗液,散发体热,降低体温,真可谓“汗到病除”。

出汗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健康

过多出汗,可造成*血液循环的流量减少,循环变慢,使得*的散热量趋减,从而导致体温升高。大量出汗,还能使*盐分流失,细胞因缺钠而造成热痉挛。

我国传统医书《内经》也列出许多用“出汗”诊断疾病的例子。例如,消渴病(即糖尿病)患者出汗较少,但小便却多;肝臌胀(即肝硬化)患者的汗液呈黄色并略带腥味;老年人半身出汗可能是中风的先兆;体质虚弱的人,睡眠时容易盗汗;而在高烧出汗后,常常会导致体温下降、四肢冷厥等症状。

不同部位出汗也有讲究

头面部汗多的人群多属于气虚、脾虚,表现为口渴、不想吃饭,多为积食,可减少进食量、吃清淡饮食缓解。手足心多汗多半是心脾虚,也可能是胃热或热证。心窝、胸口多汗则通常是虚证的表现,要防止思虑过度。

此外,汗的颜色要尤其注意

如果出现黄汗则要开始警惕,平时可多增加清热泻火的食物。但汗味重并不用太过担心,尤其是女性常常会选择使用一些抑汗产品,这反而会影响*正常排毒。

出汗可分3种类型

根据不同特点,出汗可分为3种类型,调理方法也不尽相同:

第一、气虚型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自汗类型。患者多表现为体质虚弱、体力下降,轻微活动后就流汗不止。在调理的时候要以“补”为主,加强固摄,平时可以多吃如黄芪、大枣、山药等补气食材,以补益机体,缓解气虚。还可通过动作舒缓、动静结合的运动增强体质,如打太极拳、练八段锦等。

第二、阴虚型

有的气虚患者兼有阴虚,除体质虚弱外,还有内火旺、身体发烫,手脚心热,容易烦躁等表现。晚上睡觉时出汗、醒来汗止,也就是“盗汗”。针对气阴两虚的人,应当从益气养阴、滋阴清火着手,平常可吃一些百合、银耳、枸杞、洋参,少吃羊肉、洋葱、葱、姜、蒜等热性食物,必要时可用沙参、麦冬、五味子等中药调理。

第三、阳虚型

还有一些人特别怕冷、怕吹风,身上时常无缘无故地冒冷汗,总是手脚冰凉、容易感冒。这可能是由较重的气血不足,导致阳气亏虚所致。对此,不可按常规办法清热止汗,而要用温阳固摄的方法进行调理。平常注意心态平和,避免情绪大起大落;饮食上做到营养均衡,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烟酒等;气温变化时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

出汗是一种健康的体现,异常的出汗很可能是身体健康出现问题发出的信号,以上我们为大家介绍了三种异常出汗的类型及调理方法,如果出现异常出汗的情况,那么我们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