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正当时 三伏贴闪亮登场

冬病夏治正当时 三伏贴闪亮登场

我们常说“热在三伏”,现在已经进入伏天了,同时我们也进入了大暑节气。可以说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中医治病有冬病夏治的说法,那么冬病夏治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现在正流行的三伏贴有哪些功效呢?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冬病夏治”究竟是什么?

长夏胜冬,克制宿疾。正如 《黄帝内经?素问》 中所说的“春夏养阳”、“长夏胜冬”,即助长夏天的旺盛阳气,来克制和驱散冬天阴寒之邪,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由于冬季气候阴盛阳衰,加上病者身体素来阳气不足等缘由,使得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易造成一些慢性疾病,不但反复发作,还会逐年加重;“夏治”则是指在夏天最炎热的“三伏天”里,值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活血通络等方法驱散寒邪。

那为什么不当即进行“冬治”?因为冬季治疗只能治标,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病因。而在夏季,疾病虽少有发作,但其宿根常存体内,由于影响其发病的气候因素比较少,症状通常比较轻,有足够的时间扶正固本,不仅能从根本上治疗病痛,还能提高肌体的免疫能力,正是“未病先防”。

大暑贴“三伏贴”调理气血 防病养生 

大暑节气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有多种不同的疗法,其中有一种比较受欢迎的疗法便是贴“三伏贴”。

三伏贴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

传统上,对于那些在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证,这个节气是最佳的治疗时机,而老少都是慢性疾病的主要人群,他们更适宜天灸。但疗法发展过程中,却发现青壮年的比例在逐年上升,目前已经占到1/3,多数以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病、腰肌劳损等痛症,失眠,鼻炎等为目的。

不过,上述病种的变化,其实都围绕着天灸“温阳散寒”来进行的。所有的适应症,都是虚寒症,“疾病在感觉变冷时、体质变弱时会加重、进展”,仅适宜那些处于疾病缓解期或稳定期的人群,所以在选择治疗之前,一定要先分清自己目前是属于疾病状态,还是处于非急性发作期。如果是疾病发作期,则最好让医生根据病情和体质,辨证施治。

“三伏贴”有哪些注意事项?

三伏贴理论依据是“冬病夏治”,但“冬病夏治”并非人人通用,对于那些热性体质、湿热症、阴虚发热等人士就不适宜天灸,比如口气很大、局部有红肿、感冒时喉咙红肿、痰黄稠、潮热盗汗等。高血压、高血脂等“三高”人群、孕妇、糖尿病患者、有严重心肺功能疾患的人、皮肤长有疱疖、皮肤有破损者、疾病发作期(如发烧等)病人以及两岁以下的儿童,不宜进行穴位敷贴治疗。

冬病夏治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手段,虽然有很多的好处,但是也不是任何的疾病都适合冬病夏治,服药患者在贴三伏贴的时候也不能盲目的减药或者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