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虚证”的人才需要“补”

有“虚证”的人才需要“补”

生活中,当我们感觉身体有不适的时候,或是自觉地身体虚弱的时候,总是想补补,其实进补也是要辩证,有“虚证”的人才需要“补”,没有症状的人是不需要进补的,下面是具体介绍。

有“虚证”的人才需要“补”

那究竟什么人需要用补益药?李咏梅说,只有有“虚证”的人才需要“补”,而“虚证”又包括脾气虚、肺气虚、肾阳虚、血虚证、肺阴虚、胃阴虚、肝阴虚、肾阴虚。

脾气虚:多见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脘腹虚胀,大便溏泻,甚至负重,脱肛,脏器下垂。

肺气虚:多见少气懒言,言语低微,甚至喘促,易出汗等。

肾阳虚:多见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或冷痛,宫冷不孕,白带清稀、夜尿增多、脉沉苔白等。

血虚证:多见面色萎黄、嘴唇及指甲苍白、头晕眼花、心慌心悸,以及妇女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甚至经闭等。

肺阴虚:多见干咳少痰、咯血、蓄热、口干舌燥等症。

胃阴虚:多见舌绛、苔薄、咽干口渴,或不知饥饿,或胃中嘈杂、呕哕,或大便燥结等症。

肝阴虚:多见两目干涩昏花、眩晕等症。

肾阴虚:多见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心烦失眠、遗精,或潮热盗汗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