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解读:心脏的六大功能
心脏是*重要的器官,中医学里讲究五脏即,心、肝、脾、肺、肾,中医学认为心脏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是*生命中心。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心脏的六大功能。
功能一:心主血脉
中医学认为,全身的血脉都属于心,心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可以显露于面部的色泽变化。心脏有规律地跳动,与心脏相通的脉管亦随之产生有规律的搏动,称之为“脉搏”,在*的某些部位,可以直接触及脉搏的跳动,例如颈侧部(人迎脉)、腕部(寸口脉)等可触及。中医通过触摸这些部位脉搏的跳动,来了解全身气血的盛衰,作为临床诊断疾病的依据。心脏的搏动,还可以在左乳下触及(相当于西医二尖瓣听诊位置),中医将此部位称之为“虚里”。触摸虚里的跳动,有助于对心脏病的诊断。
功能二:心藏神,主神志
在中医学中,广义的神是指*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是对*生命活动的高度概括。它可以通过人的眼神、表情、语言、动作等反映于外,又称为“神气”,是中医望诊的重要内容。狭义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心主神志,主神明,即是指狭义的神。《灵兰秘典论篇第八》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正常,则精神振作,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对外界信息的反应灵敏而正常。反之,即可出现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异常,从而出现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甚则谵狂;或出现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靡,甚至昏迷,不省人事等临床表现。
功能三:心在志为喜
藏象学说认为,人的情志变化由五脏精气所化生,把喜、怒、思、忧、恐等五种情志活动称作五志,分属于五脏。故《素问天元纪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亦说:“在脏为心……在志为喜”即是说五志之中,喜为心志。喜乐愉悦,一般说来,对*属于良性的刺激,有益于心主血脉等生理功能。所以《素问举痛论》说:“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但是,喜乐过度,则又可使心神受伤,神志涣散而不能集中或内守。故《灵枢本神》又说:“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
应当指出,由于心为神明之主,故不仅喜能伤心,五志过极均能损伤心神,导致神志病变。所以,《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又说:“愁忧恐惧则伤心”;《素问本病论》亦说:“忧愁思虑则伤心”。
功能四:心在液为汗
汗和心脏有何关系呢?汗液是津液通过阳气的蒸腾气化 ,由玄府(汗孔)排出的液体。因心主血液,中医又有血汗同源之说,即汗是血液中分离出来的,而心主血,故有“汗为心之液”之说。
功能五:心开窍于舌
指舌为心的外候。舌的主要功能是主味觉和表达语言,其功能正常要依靠心主血脉和神志的生理功能;心的功能正常时舌质红润、运动自如、味觉正常、语言流利。而心火上炎则舌尖红赤而痛;心的阴血不足,则舌质红绛瘦瘪;神志异常则舌强不灵活,舌卷、失语、语謇。心有病变,均可以由舌上反映出来。
功能六:养生先养心
中医强调养生必先养心,养心是保持脏腑功能健康运行的基础。如何“养心”呢?养“神明之心”宜调神:恬淡虚无、心胸豁达常喜、打坐去杂念。其次,养“血肉之心”,宜益气补血,清心开窍。心为阳脏,治宜养心安神、益气补血、清心开窍等。
-
女性手脚冰凉怎么办?教你几招避免寒气手脚冰凉有可能是血液循环不通畅引起的,按摩肚脐能促进血液循环,可有效改善手脚冰凉的状况,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坚持泡脚,具有
-
中医治疗脚气病 有什么好的方法现在很多人都有脚气病的情况,本来这个病也是非常的容易传染,一不小心就让自己患上了脚气病,那么你知道,中医是如何治疗脚气病
-
中医药是如何治疗肺癌的肺癌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恶性肿瘤疾病,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非常快,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有着很大的威胁。该病的病因至
-
中医养生得先养神在中医中,养生要先养神,这样才能真正的养生。那么中医怎么养神呢?对养生又有什么样的帮助呢?下面我们就跟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详
-
中医治疗鼻咽癌有什么优势中医通过清热解毒,宣肺利窍,消痰散结。滋肝肾,补气血。凉血熄风,解毒散结等可以治疗痰浊凝聚型,阴血亏损型,火热内困型鼻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