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养生“百态” 学正确中医养生

看养生“百态” 学正确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在如今社会是很流行的,但是在养生的过程中有些是存在误区的,或是夸大其能的,盘点一下,在常见的养生保健人群中,就存在这样的一族一族。。。。

养生热潮让人喜忧参半。喜的是老百姓已不满足于看病,防病保健已成为新的“钢需”;忧的是,人们对健康过于焦虑且急功近利,他们对功名利禄一点也不舍得放弃,却希望通过简单地吃点什么、练点什么而永葆健康。为了迎合大众这种心理需求,各类养生书籍、讲座、保健品推介鱼龙混杂,让养生逐渐走向商业化,这其中不乏为盈利而对养生进行刻意曲解。

看养生“百态”

胶囊一族

Wing是名“金领”,有着令人羡慕的工作,收入不菲。她很讲究生活质量,注意健康,对于美容和饮食舍得投资。每天中午她很少吃正餐或根本不吃正餐,却会在早中晚按时服用各种颜色的胶囊、片剂,其中有各种维生素、钙片、深海鱼油、番茄红素……有人说她不食人间烟火,有人说她把“药”当饭吃,于是她被贴上“胶囊一族”的标签。

Wing却振振有词:我的工作太忙,中午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吃一顿正经的午餐,又觉得外卖的营养很不均衡,米饭和肉多,青菜很少,容易出现营养缺乏,不补充些营养素很快就提前衰老了。而且,现在食品安全问题多多,与其吃那些被添加剂、农药甚至转基因污染的食物,还不如吃保健品,它们价格昂贵至少不会有安全问题,而且也能保障一天的营养全面均衡。

药补一族

王先生是名私企老板,在经济不景气的现在,要养活一两百号人并非易事。他的工作压力很大,是个标准的“空中飞人”,也经常要酒肉穿肠过、应酬到很晚。一过40岁就感到自己的精力明显不如从前,于是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不过他的养生知识多是来自航空杂志或精英杂志里的广告。他觉得不能亏待自己,于是家里备了冬虫夏草、高丽参、鹿茸等名贵药材,只要回家吃饭就让保姆给他炖一盅补汤。办公室的柜子里也放了各种品牌的虫草片、参茶和保健品。“熬夜到多晚也不怕,第二天只要泡杯参茶,照样精力充沛。”王先生觉得自己这笔对健康的“投资”很值得。

穷补一族

60岁的辛阿姨5年前退休后就开始在家享清福,工作了几十年、辛苦了大半辈子,她觉得该关心一下自己的身体了。几个要好的老姐妹一碰面就聊,谁谁谁最近在如何养生,效果好极了,多年的高血压降了,甚至肿瘤也消失了。她们也会相约着去听养生课,学到什么方法回来立即实践。她给自己定下一个原则,不管什么养生法必须少花钱,甚至不花钱。张悟本火的时候,辛阿姨也买过不少绿豆,吃了不少红薯。马悦凌当“健康教母”时,她也吃过活泥鳅,练过“撞墙功”。后来又跟着别人一起断食,坚持了十多天,在子女的集体反对下,才重新吃饭。这不,最近她又学会了做“五行蔬菜汤”,听说能防癌治癌,她每天一早就去买一堆五颜六色的蔬菜回来煲汤。晚上就加入“拍手党”,和小区里其他老太太一起拍打全身,据说可以打通全身经络,胜过吃人参。至于会坚持多久,那要看新的养生方法什么时候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