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话“中风”

中医养生话“中风”

“中风”我们都听说过,中风属于中医的“风病”范畴,寒风侵犯皮肤、肌理、关节和经络血管,诱发多种疾病,中医称为“风病”。下面我们就来听专家讲讲中医的“风病”。

中医学“风病”由来

词典对“风”有如下解释:“风是自然界一种无形的流动的气体。”正是依据了风的特征———无形、流动,中医学通过长期的详尽观察,发现临床上有诸多疾病具有来去无踪、变化瞬息的特征,与风的特性接近,因而引用了风的概念,将具有风的特性的疾病称之为“风病”。

中医学“风病”的概念有两大类,一类是外风(病),一类为内风(病)。外风(病)是指因感受了自然界中的虚邪贼风而患的病,如面神经麻痹等;内风(病)指因脏腑功能失调,阴阳不合,气血运行逆乱引起的诸症,如肝阳化风所见的头晕头昏、面目(或肢体)麻木;阴虚生风所见的腰酸膝软、头目昏花;血虚生风所见的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四肢抽搐等。

风邪致病有共性

不独立行动风邪致病不是单独致病,而是非常容易夹杂寒、湿、燥、热等其他病邪共同致病。如风寒、风热、风湿、风燥等。再者风邪具有向上、向外、浮越的特点,临床致病最容易侵犯*的体表和头面部,使皮毛腠理开泄,病人多有出汗、恶风等症状。

飘忽无定位风邪致病大多游走不定或来去迅速,如游走性的关节(或肌肉)疼痛,皮肤疹块的时隐时现,以及中风病人的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都具有风的这一特性。两千多年前的医学巨著《素问·风论》就曾描述过:“风者,善行而数变”。

易动不拘泥风邪还有易“动”的特点。也就是说风邪致病,临床上多表现出动摇不定的特征。如常见的眩晕、震颤、四肢抽搐等,就是风“动”的缘故。中医学将风易动称为“风胜则动”。

健康提示:平时应当注意小细节,例如起居要注意关节的保暖,最好不要用空调,避免风寒湿邪的侵袭;保持居室整洁干净,需要通风及光线充足。合理进食,保证营养的摄取,减少刺激,按时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