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漫话:熏蒸疗法

中医漫话:熏蒸疗法

熏蒸法是中药外治疗法的分支。中药熏蒸疗法又称为中药蒸煮疗法、中药汽浴疗、药透疗法,热雾疗法等。中药熏蒸对感受风、寒、湿之邪,血淤、跌、打、损、伤患者治疗,效果显著,能排除体内风、寒、湿邪,起到温经散寒,疏通经络,活血化淤止痛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来讲述一下熏蒸法的历史。

中药熏蒸是以热药蒸汽为治疗因子的化学、物理综合疗法。这种方法最早用于临床的自先秦就有记载,后世不乏其术。到清代,中药熏蒸趋于成熟。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中药熏蒸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均亦有相应发展,逐渐泛用于休闲保健、康复疗养和临床治疗疾病的诸多方面。

熏蒸浴洗法是将药物水煎熏蒸浴洗皮肤的一种给药方法。如《金匮要略》中以百合一升,以水一斗,渍之一宿,以洗身,疗“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口渴”。百合病日久不愈,阴津亏损,虚火亢盛,则口渴不止。百合养阴润燥,用百合煎汤浴洗周身,通过皮肤的吸收,达到养阴清热,生津止渴的作用。《金匮要略》还以矾石汤煎水浸渍足踝治疗湿邪积滞脚气冲心及壮热卒死;以败蒲席煎汤浴洗治疗坠马及一切筋骨损伤。

又如《本草纲目》以黄芪防风汤煎煮数斛,放病人床下汤气蒸之,使中风不语、脉沉口噤患者痊愈。此证牙关紧闭不能服药,用药汤的热气熏蒸,使药的分子从口鼻、皮肤进入体内而获取药效;况黄芪有补气填宗之功,防风乃祛风止痉圣药,气旺则血脉通畅,恶血除,脑络通,血行风自灭。

又如《名医类案》以马鞭草煎汤熏洗治疗疮疡,以葱白煎汤熏洗辅助治疗小便癃闭不通,以白矾汤浸脚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续名医类案》以紫苏煎汤入大盆内,令病人坐上熏蒸,冷则添滚汤,外用盐炒热,熨脐上及遍身肿处,则便通肿消。盖由于热气的熏蒸,使皮肤毛孔开张,皮下血管扩张,促进局部和全身的血液、淋巴循环,由此疏通经络,加快新陈代谢,使体内正气恢复,疾病容易痊愈。

中药熏蒸的温度不可过热,特别是老年人,对温热刺激感觉迟钝;另外,有重症心脏病、高血压等疾患者,尤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药浴方法;有开放性创口、感染性病灶、年龄过大或体质特别虚弱的人,是绝对不适合药浴和熏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