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为什么只能诞生在中国?

中医文化为什么只能诞生在中国?

从上世纪90年代始,专家在研究了约40年的中国气候之后,认识上有了一个飞跃。认识到中国气候不仅影响了我国的自然景观、植被、农业和经济建设等物质层面,而且通过影响人们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最终影响到了文化,即精神层面。

中医中医养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文化既然只诞生在中国,必然和中国的地理气候条件有着密切联系。本文主要从构成中医骨架的阴阳、四时、五行和六气(六淫)等四个最重要方面,从气象学的角度,讨论为什么中医和中医养生文化只能诞生在我国的黄河中下游地区。

1.阴阳

阴阳是中医治病的总纲。例如明张介宾说:“医道虽繁,可以一言以蔽之者,惟阴阳而已”; 明张景岳说:“命之所系,惟阴与阳。不识阴阳,焉知医理?”所以可以说,没有阴阳,便没有中医。我国之所以能诞生中医,首先也就是因为这里能诞生“阴阳”的概念。

为什么?

古人概念的形成,一般“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即来自自然界和生活。

具体说来,我国古代阴阳概念的产生与太阳有关:向阳为阳,背阳为阴。我国黄河中下游位于温带纬度,大体北纬35°~36°。冬至日中午太阳高度也不到30°,在地平线上不高的地方,阳光强度较弱;而夏至日中午太阳高度78°,视太阳就在天顶,阳光十分灿烂强烈。冬夏间光照和热量的强弱对比都很显著。即温带纬度上的冬阴、夏阳对比,是各纬度带中最鲜明的。

而在温带纬度上,世界上又以我国在*感觉上最为冬冷夏热。黄河中下游地区冬季中冰雪严寒,夏季中又常热得汗流浃背,冷热对比世所罕见。古人以热为阳,以冷为阴,因此冬冷夏热造成的冬阴夏阳对比,也以我国为最鲜明。例如,在冬季中我们常常可以观察到,房屋南侧地面和房顶南坡上的积雪很快融化完毕,而房屋北侧地面和房顶北坡上常常依然白雪皑皑;山区中南北坡和河流南北岸的冰雪情况对比,更可达到令人惊奇的程度。在日常生活中,人在阳光下和背阴处的阴阳冷暖感觉对比同样十分鲜明,所以人们冬季中特爱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晒太阳。

可以想象,温带以外的赤道、热带地区,太阳终年在天顶光芒四射,四季恒夏;而寒带极地太阳终年斜射,热量微弱,四季恒冬。这些地区的自然界便不可能孕育出鲜明的“阴阳”概念来。

2.四时(四季)

除了阴阳而外,中医的诞生也和四时,即春夏秋冬的鲜明温度变化对*健康的重要影响有关。因为《黄帝内经》中把四季和阴阳都提到了人的“死生之本”的高度:“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易?系辞上》中也有“变化莫大于四时”之说,可见古人认为四时变化是大自然影响*健康中最重要的变化,是*致病的主要外因。所以“顺四时(季)而适寒暑”才成为我国气候条件下防病、养生的一个总原则。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温带纬度上只有最冬冷夏热的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才能诞生中医的主要原因。

好文推荐:

望诊:舌苔变化反映脾胃健康 >>>

舌诊 通过舌觉判断你身体情况 >>>

急救常识:十个常见的救急穴位 >>>

冬季易上火 滥用降火药当心会中毒 >>>

耳朵嗡嗡作响 到底是怎么回事? >>>

自我按摩提升免疫力预防冬季感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