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如何用才安全

中药注射剂如何用才安全

药品能治病但也可能引发有害反应,我们常常把这类有害的反应叫药品不良反应(英文缩写为ADR)。根据药品不良反应与药理作用的关系,药品不良反应可分为两类:A型反应和B型反应。A型反应为药品本身药理作用的加强或延长,一般发生率较高、容易预测、死亡率也低,如阿托品引起的口干等。而B型反应与药品本身的药理作用无关,一般发生率较低但死亡率较高,在具体病人身上谁会发生、谁不会发生难以预测,有时皮肤试验阴性也会发生,如青霉素的过敏反应等。

  适用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肾康注射液,不良反应包括在静滴过程中偶见发红、疼痛、瘙痒、皮疹等局部刺激症状。本次肾康注射剂出现多例热源反应是因为药品质量存在问题,属于药品不良事件,并非药品不良反应。

  近年来,鱼腥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炎毒清注射液、复方蒲公英注射液、鱼金注射液等多个品种的中药注射剂,均因存在严重不良事件或存在严重不良反应被暂停销售使用。这与临床使用量增多、药品质量问题等有关,同时也与超剂量、超疗程、不合理配伍等不合理使用有关。为保障医疗安全和患者用药安全,为了合理用好中药注射剂,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8年12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

  医护人员要按照《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严格掌握功能主治和禁忌症;加强用药监测,医护人员使用中药注射剂前,应严格执行用药查对制度,发现异常,立即停止使用,并按规定报告;临床药师要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的指导,确保用药安全;医疗机构要加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医生要准确掌握使用中药注射剂患者的情况,做好临床观察和病历记录,发现可疑不良事件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对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要及时救治,并按照规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