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人如何消暑降温
现代的人们吹着电扇,开着空调还在喊热,那么在古时候的人们在夏季是如何消暑降温的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在没有冰箱更没有空调的时代,即使皇族贵戚,想凉快也只不过是让丫鬟在旁边不停地摇着扇子。在夏天,古人主要的降暑工具就是冰块,在清朝已有记载把冬天的冰块放在地窖里等到来年夏天再用。但在饮食方面的准备,也是古人消暑、养生的主要方式。
在清朝,伏天里选择中草药避暑是当时北京地区一大特点,在《京都风俗志》中记载,在伏天,有人喝冰水,有人煎熬苏叶、藿叶、甘草等汤,称之为暑汤,并在街上出售。这里的“苏叶”,即紫苏叶,中医学认为紫苏性温、味辛、发表散寒、理气宽中、化痰止咳。中老年和儿童夏日饮苏叶汤,则有健脾补中的功效。
除了老百姓喜欢制作暑汤消暑外,宫中的御医在夏季也会开出消暑的中药方子,如香薷汤、暑汤等汤剂,还有香薷丸、藿香正气丸、清暑益气丸等丸药。这些药方主要的成分是藿香、香薷、扁豆、陈皮、茯苓、木瓜、滑石、甘草等。李大夫指出,这些中药对于治疗在湿疫时气发生的暑湿感冒比较有效。八月份是暑湿的月份,服用藿香、甘草、金银花等中药或汤剂也有利于预防中暑和感冒。
明清以来,老百姓伏天最盛行吃莲子汤。中医学认为,莲子性味甘平,具有养心益肾的功用。李大夫说,夏日常饮莲子汤,能补中强志,养神益脾。中老年人食用,轻身益气,令人强健。在清朝宫廷中,消暑冷饮的种类就有很多了,冷饮中最出名的冰碗是用甜瓜果藕、杏仁豆腐、葡萄干、鲜胡桃、怀山药、枣泥糕等料制成,冰镇后吃起来绝对爽口。
其实,饮食避暑从汉代就开始了。据《荆楚岁时记》载:“伏日进汤饼,名为消恶”。古人习惯称暑气为恶气,避恶就是指消暑。“汤饼”是一种放在水里煮熟的面食。虽然汤饼本身不是清凉食品,但在夏天吃热气腾腾的汤饼时却能出一身大汗,从而带走体内大量热能。所以,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消暑方法。现在人们也可以吃一些热气腾腾的面出身汗来消暑,但是要因人而异,只适合不爱出汗的人。
-
高血脂危害大该怎么办?4个方法降血脂高血脂会引发心脑血管堵塞,会诱发严重的疾病,吃药具有降血脂的作用,锻炼具有降血脂的作用,尽量少吃肉,少吃动物脂肪,多吃一
-
枕头久不回弹的原因是什么现在我们睡觉的时候基本都是需要枕头的,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的枕头睡久了的话,会出现不能回弹的现象,睡久了人的身
-
酒后不能够做哪些事情酒是我们再常见不过的一种饮品了,在一些大型的聚会上面,我们都是需要用到这种饮品来增加气氛的。但是我们都知道,喝酒的话,对
-
嘴唇颜色变化的体现以及舔嘴唇的影响一般如果是健康的人的嘴唇的话,是呈现出红润的状态的,而且干湿也是很均衡的,现代人的生活一直处于很繁忙的阶段,所以身体也不
-
长期食用面包有哪些坏处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时间变得紧凑,于是许多年轻人就懒于煮早餐,喜欢早上买面包吃。殊不知,外面买来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