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透露:“天价”美容针的背后

业内透露:“天价”美容针的背后

注射美容针需谨慎 仅四五种获批

目前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的微整形注射产品仅四五种,但市场上实际使用的却有上百种。不少非法医疗机构利用各类假药和无注册医疗器械从事医疗美容服务,造成许多消费者美容失败。

美容院是清洁皮肤、护理皮肤的美容场所,在利益驱使下,却偷偷开展创伤性、侵入性医疗美容服务,比如:注射美白针、注射填充剂、隆下颌、隆鼻等,造成许多消费者美容失败,甚至落下终身残疾。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日前公布的2011年度全省十大药品医疗器械典型案件,其中涉及一例台州非法使用假药的案件,当事人就是在饭店里给别人打所谓的美容针剂。

整形市场乱象:天价美容针是假货

爱美女士饭店里注射美容针

去年3月14日,台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路桥分局执法人员根据举报,会同当地公安干警,对路桥区某饭店进行突击检查,发现裴丽、钟红萍等人正在为几位女士注射所谓的美容针,从事非法的医疗美容服务。

现场屋子里有五六位女性,两个人穿着白大褂,正为躺在床上的几位中年女士注射美容针。在酒店给人打侵入皮肤的美容针,明显是非法医疗美容服务。

执法人员当场查获“MED BOTOX(肉毒素针)”、“韩国除皱因子针”等8种假药,“*黄金玻尿酸”等7种无注册医疗器械,货值金额约60万元。而“医生”叫裴丽、钟红萍,并没有执业医师执照。她们带的这些“美容针”,贵的一支要10万元,少的也要万把块钱。

经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检验,确认“韩国除皱因子针”等含有毒性药品成分“A型肉毒素”。而“MED BOTOX(肉毒素针)”涉嫌侵犯美国艾尔建(Allergan)公司注册商标“BOTOX”的专用权。

经药监、公安联合调查,裴丽团伙通过在台州非法开展医疗美容服务,多次销售使用由裴丽随身携带提供的各类假药和无注册医疗器械,累计获利57万元,加上案发当晚查获未使用的部分,涉案金额达117万元。

此案是非法开展医疗美容服务的典型案件,涉案的假药不但达不到美容目的,还可能造成毁容的严重后果。

整形美容市场乱象:

乱象一:技术不规范

某大型整形美容机构的负责人说,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至今,美容业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及统一标准,市面上各类美容服务机构所使用和推广的美容技术五花八门,一些不规范的美容机构里掺杂着一定数量的伪科学、伪劣技术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