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相由心生

如何理解相由心生

“相由心生”源自一个典故:据说唐朝裴度少时贫困潦倒。一天,在路上巧遇一行禅师。大师看了裴度的脸相后,发现裴度嘴角纵纹延伸入口,恐怕有饿死的横祸,因而劝勉裴度要努力修善。裴度依教奉行,日后又遇一行禅师,大师看裴度目光澄澈,脸相完全改变,告诉他以后一定可以贵为宰相。依大师之意,裴度前后脸相有如此不同的变化差别是因为其不断修善、断恶,耕耘心田,相随心转。

古代的“相由心生”其实就是以人的五官来推断一个人的吉凶祸福,也算是中国古人朴素的心理学了。一眼看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真邪善恶,究竟可信吗?

其实,这句话可信与否,完全取决于对这一词语的理解。在心理学家看来,“相由心生”的“相”可以与“表情”相对应,指的是内心情绪在面部上的一种映射。人的性格或气质经常支配着他的情绪状态,所以他的面部也会出现一种习惯性的表情:比如悲观的人常皱着眉,爱生气的人喜欢嘟着嘴,开朗热情的人眼睛明亮。

从这个意义上说,面相确实能看出人的性格特征。在心理咨询当中,咨询师会十分关注来访者的心相表现,以捕捉其心口不一的时刻,进行深入的洞察分析,美国心理咨询大师罗杰斯就把注视作为咨询师的基本训练。

但是,人们容易把“相”理解为外在、先天的相貌,曾有心理学家也犯过这样的错误。上世纪20年代,有心理学家试图用头骨、脸形来推测人的性格特征,并且还做出了一套十分繁琐的对应表。结果,有人为了使自己的孩子能长成理想人物,按这种学说用木板和布带把婴儿头部捆扎成相应的形状。所幸的是,这种学说在实证研究中无法得到验证,很快就被抛弃了。

对于这种误区,有很多说法,如“头大聪明,眼大温柔”等,甚至有些人想利用外科手术改变外貌来“转运”, 这种以偏概全的做法,无异于缘木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