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数君王与中医的纠葛
在我国历代君王中,有不少与中医药结缘,这对祖国医药学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远古时期,“三皇”之一神农氏,为普济众生,曾翻山越岭寻找草药,最后掌握了多种药性,成为“本草学”的奠基人。“五帝”之一黄帝,热心医药,他曾经与臣子岐伯、伯高等研讨医药,留下了最早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
西汉淮安王刘安,“博览群书”,“善医药”,被誉为我国最早的科学家,他从尿液中提取结晶,制成中药“秋石”,是古代制药的雏形。
三国时曹操之子曹翕,对中医灸法情有独钟,曾撰写《曹氏灸方》七卷,在当时颇有影响。
南北朝时简文帝(梁)萧纲,对医学精通,曾撰写《劝医论》,云“九部之脉甚精,百药之品难究,察声辨色,其功甚秘”。提示为医者要敢于吃苦,才能作良医。此文后被收于《古今图书集成》中。
唐高宗李治软弱无能,但对医药非常重视。公元657年,他命苏敬等二十余人共同编撰了《新修本草》这部宏篇巨着,两年后颁行天下,成为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
推荐阅读:唐高宗得了眩晕病,头晕目眩,不欲睁眼,召太医秦鸣鹤前来诊治,秦鸣鹤诊后说>>详情
五代时后蜀皇帝孟昶,无治国之策却富有文学才华,而且兼通医药。在他的倡导下,翰林学士韩保升挂衔兼职对《新修本草》校正增删,着成《重广英公本草》,对后世影响颇大,蜀亡降宋后,他被封为秦国公,每遇群臣有病,他都亲自动手诊治。
宋朝是中医学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与数朝皇帝都崇拜医学有关。太宗赵光义未登基时,曾留心医术,遍收名方。即位后非常重视医药,下诏命王怀隐等人编着出大型方书《太平圣惠方》。宋仁宗赵祯喜欢针灸,1023年命翰林医官王惟一编修《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由政府颁布各州,并铸针灸铜人模型两具,供教学和考试之用。宋徽宗赵佶治国无方,却是个颇有建树的良医。他继位后,曾颁布圣旨各州县广泛设置“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等医疗保健和慈善机构,并设“修合药所”这一医药管理部门(后改为惠民局);后又命人编着、颁行了本草范本《大观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及国家药局方《和剂局方》等大型方药经书。1117年他亲自主持,历时18年,完成了旷世巨着《圣济总录》,集宋以前中医药文化之大成,后又亲撰《圣济经》一书。
明代周定王朱棣,平生喜欢医药,亲着或参编了《周府袖珍方》、《普济方》、《救荒本草》等书。特别是《救荒本草》,将民间可供食用的各种草木逐个描图,记明出产环境、外貌、性味及食用方法,极大地丰富了本草学。
清代的康熙大帝,据说也“留心医理,熟谙药性”,有较高的医学造诣。他曾两次为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治病。
-
高血脂危害大该怎么办?4个方法降血脂高血脂会引发心脑血管堵塞,会诱发严重的疾病,吃药具有降血脂的作用,锻炼具有降血脂的作用,尽量少吃肉,少吃动物脂肪,多吃一
-
枕头久不回弹的原因是什么现在我们睡觉的时候基本都是需要枕头的,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的枕头睡久了的话,会出现不能回弹的现象,睡久了人的身
-
酒后不能够做哪些事情酒是我们再常见不过的一种饮品了,在一些大型的聚会上面,我们都是需要用到这种饮品来增加气氛的。但是我们都知道,喝酒的话,对
-
嘴唇颜色变化的体现以及舔嘴唇的影响一般如果是健康的人的嘴唇的话,是呈现出红润的状态的,而且干湿也是很均衡的,现代人的生活一直处于很繁忙的阶段,所以身体也不
-
长期食用面包有哪些坏处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时间变得紧凑,于是许多年轻人就懒于煮早餐,喜欢早上买面包吃。殊不知,外面买来的面